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相关内容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非公有制企业相关内容概述 | 第16-17页 |
一、非公有制企业的界定 | 第16页 |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劳动关系相关内容概述 | 第17-19页 |
一、劳动关系内涵 | 第17-18页 |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 第18页 |
三、劳动关系的本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和谐劳动关系相关内容概述 | 第19-20页 |
一、和谐劳动关系内涵 | 第19-20页 |
二、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 | 第20页 |
第四节 国外劳动关系的主要理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与冲突 | 第23-37页 |
第一节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现存的问题 | 第24-33页 |
一、非公企业的劳动者方面 | 第24-29页 |
二、非公企业主方面 | 第29-30页 |
三、工会方面 | 第30-31页 |
四、政府方面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劳动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引发冲突的现实原因 | 第33-34页 |
二、劳动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引发冲突的制度原因 | 第34页 |
三、劳资双方的利益差别是引发冲突的内在原因 | 第34页 |
四、政府部门存在寻租现象是引发冲突的外在原因 | 第34-35页 |
五、劳动者素质较低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原因 | 第35页 |
六、家族化的人事管理是引发冲突的深层原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劳动关系实践及启示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国外劳动关系的实践 | 第37-42页 |
一、美国劳动关系实践 | 第37-39页 |
二、日本劳动关系实践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国内劳动关系实践——云南省公有制企业实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建立健全劳动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二、建立有效的工会组织 | 第44页 |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 第44-45页 |
四、政府适时适度进行干预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构建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措施 | 第46-55页 |
第一节 深化政府的重要作用 | 第46-48页 |
一、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 | 第46-47页 |
二、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 第47-48页 |
三、破除政府“寻租”现象 | 第48页 |
第二节 完善企业自身管理 | 第48-50页 |
一、企业应转变自身观念 | 第48-49页 |
二、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 第49页 |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49-50页 |
四、做到以人为本 | 第50页 |
第三节 发挥工会作用 | 第50-53页 |
一、以自愿原则行政辅助组建工会组织 | 第50-51页 |
二、去除工会工作中的行政性色彩 | 第51页 |
三、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 第51-52页 |
四、推动工会组织的行业化和区域性发展 | 第52页 |
五、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 第52页 |
六、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提升劳动者自身力量 | 第53-55页 |
一、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 | 第53页 |
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 | 第53-54页 |
三、完善技能培训机制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校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