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规制的概述 | 第14-15页 |
2.2 体育教学中的规制 | 第15-21页 |
2.2.1 体育教学规制的内涵 | 第15-17页 |
2.2.2 体育教学规制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3 教学规制的发展 | 第19-21页 |
2.3 效应的概述 | 第21-22页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3.3.1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3.3.2 问卷调查法 | 第23-26页 |
3.3.3 访谈法 | 第26页 |
3.3.4 教学实验法 | 第26页 |
3.3.5 数理统计法 | 第26页 |
3.4 实验设计 | 第26-29页 |
3.4.1 实验对象 | 第26-27页 |
3.4.2 实验周期 | 第27页 |
3.4.3 实验控制 | 第27页 |
3.4.4 实验的规制内容 | 第27-28页 |
3.4.5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3.4.6 实验的假设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4.1 体育教学中规制的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4.1.1 体育教学中的规制主体——体育教师 | 第29页 |
4.1.2 体育教学中的规制客体 | 第29-30页 |
4.1.2.1 体育教学规制的客体——人 | 第29-30页 |
4.1.2.2 体育教学规制的客体——物 | 第30页 |
4.1.3 体育教学中规制的形式 | 第30-31页 |
4.2 体育教学中规制的表现形式分析 | 第31-36页 |
4.2.1 体育教学规制中的教学方法规制 | 第31-32页 |
4.2.2 体育教学规制中的教学内容规制 | 第32-33页 |
4.2.3 体育教学规制中的组织形式规制 | 第33-36页 |
4.2.3.1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般规制 | 第33-36页 |
4.2.3.2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规制 | 第36页 |
4.3 规制对学生心理的效应 | 第36-38页 |
4.3.1 规制过程中对学生体育课堂态度效应 | 第36-37页 |
4.3.2 规制对学生兴趣的效应 | 第37-38页 |
4.4 规制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应 | 第38-40页 |
4.4.1 改变规制对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2 改变规制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规制产生效应的过程性分析 | 第40-42页 |
4.5.1 规制改变初期的抵抗 | 第40-41页 |
4.5.2 规制改变中期的认同 | 第41页 |
4.5.3 规制改变后期的内化 | 第41-42页 |
4.6 体育教学中规制的极端化(异化) | 第42-45页 |
4.6.1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42-43页 |
4.6.2 造成了师生主体间交流活动的缺失 | 第43页 |
4.6.3 规制过激变成处罚现象 | 第43-4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46页 |
5.1.1 体育教学规制的改变初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第45页 |
5.1.2 体育教学规制改变需长时间作用,才有利于学生发展 | 第45页 |
5.1.3 对体育教学进行合理规制,是革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 第45页 |
5.1.4 规制的内化,是规制效应的关键所在 | 第45-46页 |
5.2 建议 | 第46-47页 |
5.2.1 打破体育教学男女分组规制常态,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 第46页 |
5.2.2 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规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 第46页 |
5.2.3 适度的体育教学规制,产生良好的课堂效应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