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课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LPG物化特性及物流安全管理标准化研究 | 第18-23页 |
2.1 LPG物化特性及危险度辨识 | 第18-21页 |
2.1.1 LPG物化特性 | 第18-19页 |
2.1.2 LPG事故成因及危险因素辨识 | 第19-21页 |
2.2 LPG物流安全管理标准化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23-29页 |
3.1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研究 | 第23-26页 |
3.1.1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的目的 | 第23页 |
3.1.2 安全评价的法律要求 | 第23-24页 |
3.1.3 企业安全评价的程序 | 第24-26页 |
3.2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第26-29页 |
3.2.1 安全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3.2.2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第四章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7页 |
4.1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9页 |
4.2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29页 |
4.3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 第29-30页 |
4.4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7页 |
4.4.1 技术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4.4.2 员工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4.4.3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4.4.4 事故救援与劳动保护评价指标 | 第34-35页 |
4.4.5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第五章 LPG物流企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第37-41页 |
5.1 模糊综合评价简介 | 第37页 |
5.2 FCE对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的适应性分析 | 第37-38页 |
5.3 基于FCE的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8-41页 |
5.3.1 建立安全评价的因素集 | 第38-39页 |
5.3.2 确定安全评价结果的评语集 | 第39页 |
5.3.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 第39页 |
5.3.4 单指标评价与模糊评价矩阵的生成 | 第39-40页 |
5.3.5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矢量 | 第40页 |
5.3.6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0-41页 |
第六章 以YX为对象的LPG项目物流安全评价实践 | 第41-52页 |
6.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5页 |
6.1.1 层次结构模型 | 第41页 |
6.1.2 判断矩阵 | 第41-43页 |
6.1.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43-44页 |
6.1.4 层次总排序及权重生成 | 第44-45页 |
6.2 单因素隶属度的计算 | 第45-48页 |
6.3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6.3.1 技术指标(A1)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页 |
6.3.2 员工指标(A2)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6.3.3 安全管理指标(A3)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页 |
6.3.4 事故救援与劳动保护指标(A4)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页 |
6.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6.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6.5.1 技术评价 | 第50页 |
6.5.2 员工评价 | 第50-51页 |
6.5.3 安全管理评价 | 第51页 |
6.5.4 事故救援与劳动保护评价 | 第51页 |
6.5.5 总体评价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LPG物流企业安全评价指标筛选 | 第58-62页 |
附录B 层次分析法中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