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串联混合动力 | 第10-11页 |
1.1.2 并联混合动力 | 第11-12页 |
1.1.3 混联混合动力 | 第12页 |
1.2 混合动力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的研究状况及意义 | 第12-15页 |
1.3 AMT混合动力客车动力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AMT控制及换档规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传动系统运行模式及各部件建模 | 第20-36页 |
2.1 并联混合客车运行模式 | 第20-24页 |
2.2 单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模型建立 | 第24-33页 |
2.2.1 发动机模型 | 第24-25页 |
2.2.2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 第25-26页 |
2.2.3 变速箱模型 | 第26-28页 |
2.2.4 电池模型 | 第28-30页 |
2.2.5 离合器模型 | 第30-31页 |
2.2.6 驾驶员模型 | 第31-32页 |
2.2.7 整车模型 | 第32-33页 |
2.3 仿真模型验证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动态协调控制研究 | 第36-56页 |
3.1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动态协调控制品质及评价指标 | 第36-38页 |
3.2 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 | 第38-44页 |
3.2.1 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38页 |
3.2.2 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直流电机的选择及建模 | 第38-41页 |
3.2.3 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直流电机控制策略 | 第41-44页 |
3.3 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的动态协调控制 | 第44-47页 |
3.3.1 模式切换的动态扭矩协调控制 | 第44-46页 |
3.3.2 离合器接合规律研究 | 第46-47页 |
3.4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的换挡过程的动态协调控制 | 第47-55页 |
3.4.1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换挡过程分析 | 第47-52页 |
3.4.2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换挡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 | 第52-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混合动力客车换挡规律研究 | 第56-74页 |
4.1 基本换挡规律的类型 | 第56-57页 |
4.2 混合动力客车换挡规律求解 | 第57-67页 |
4.2.1 混合动力客车动力性换挡规律求解 | 第58-61页 |
4.2.2 混合动力客车经济性换挡规律求解 | 第61-67页 |
4.3 基于驾驶意图的综合换档规律 | 第67-72页 |
4.3.1 驾驶员意图识别分类和识别参数 | 第67-68页 |
4.3.2 基于模糊控制的驾驶员意图识别 | 第68-72页 |
4.3.3 基于驾驶员意图的综合换挡规律 | 第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台架及整车试验研究 | 第74-86页 |
5.1 混合动力客车试验平台 | 第74-76页 |
5.1.1 动力系统试验台和试验车辆 | 第74-75页 |
5.1.2 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 | 第75-76页 |
5.2 动力系统台架试验 | 第76页 |
5.3 驾驶员意图实验验证 | 第76-77页 |
5.4 模式切换过程中动态协调控制策略道路试验 | 第77-80页 |
5.4.1 纯电动模式切换至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 | 第77-79页 |
5.4.2 纯电动模式切换至联合驱动模式 | 第79-80页 |
5.5 换档过程中动态协调控制策略道路试验 | 第80-84页 |
5.5.1 纯发动机模式一档升二档实验 | 第80-82页 |
5.5.2 纯发动机模式二档升三档实验 | 第82页 |
5.5.3 纯发动机模式三档升四档实验 | 第82-83页 |
5.5.4 联合驱动模式三档升四档实验 | 第83-84页 |
5.5.5 行车充电模式三档升四档实验 | 第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86-8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