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延安大街交通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2.1 延安大街道路状况分析 | 第16-18页 |
2.1.1 延安大街路段概况 | 第16-17页 |
2.1.2 延安大街各交叉口布局 | 第17-18页 |
2.2 延安大街存在的交通问题 | 第18-20页 |
2.2.1 信号控制常见问题 | 第18-19页 |
2.2.2 延安大街交通控制问题 | 第19-20页 |
第3章 延安大街干线协调控制信号相位设计 | 第20-36页 |
3.1 干线协调控制关键交叉口确定 | 第20-23页 |
3.2 协调控制各交叉口相位设置 | 第23页 |
3.3 确定协调控制交叉口公共周期 | 第23-28页 |
3.3.1 基于Webster方法的公共周期计算 | 第23-26页 |
3.3.2 Webster公共周期计算方法改进 | 第26-28页 |
3.4 协调控制交叉口绿灯时间分配 | 第28-36页 |
3.4.1 Webster绿灯时间分配方法 | 第28-31页 |
3.4.2 Webster绿灯时间分配方法改进 | 第31-36页 |
第4章 干线协调控制相邻交叉口相位差确定 | 第36-42页 |
4.1 基于Webster方法的协调控制相位差计算 | 第36-38页 |
4.2 基于改进方法的协调控制相位差计算 | 第38-42页 |
第5章 改进方案与传统方案的对比和分析 | 第42-48页 |
5.1 仿真环境搭建 | 第42-43页 |
5.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5.2.1 对比指标选取 | 第43页 |
5.2.2 对比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