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1页 |
1.2.1 人体疲劳定义与疲劳影响 | 第16-17页 |
1.2.2 疲劳影响与危害 | 第17-18页 |
1.2.3 人体疲劳产生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4 人体疲劳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2.5 人体疲劳生物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1.2.6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发展规律 | 第30-31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31-3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第2章 列车调度员调度指挥工作系统分析 | 第35-70页 |
2.1 我国铁路调度指挥体系与工作机制 | 第35-45页 |
2.1.1 我国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结构 | 第35-37页 |
2.1.2 我国铁路调度指挥工作机制 | 第37-45页 |
2.2 列车调度员的调度指挥工作 | 第45-55页 |
2.2.1 列车调度员的业务范畴 | 第45-47页 |
2.2.2 列车调度员的调度指挥环境 | 第47-52页 |
2.2.3 列车调度员的调度指挥过程 | 第52-55页 |
2.3 列车调度员工作负荷、疲劳与健康情况 | 第55-68页 |
2.3.1 列车调度区段管辖模式与规模 | 第55-62页 |
2.3.2 列车调度员工作时间与工作负荷 | 第62-67页 |
2.3.3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与健康状况 | 第67-6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3章 列车调度员疲劳生成与发展机理模型 | 第70-105页 |
3.1 列车调度员疲劳内涵及影响因素 | 第70-76页 |
3.1.1 列车调度员疲劳内涵 | 第70-71页 |
3.1.2 列车调度员疲劳影响因素 | 第71-76页 |
3.2 列车调度员疲劳及影响因素度量方法 | 第76-81页 |
3.2.1 列车调度员疲劳度量方法 | 第76-78页 |
3.2.2 列车调度员疲劳影响因素度量方法 | 第78-81页 |
3.3 列车调度员调度指挥工作模型 | 第81-89页 |
3.3.1 单事件调度指挥通用模型 | 第81-85页 |
3.3.2 全过程调度指挥综合模型 | 第85-89页 |
3.4 列车调度员调度指挥疲劳生成模型 | 第89-95页 |
3.4.1 列车调度员信息处理能量代谢过程 | 第89-91页 |
3.4.2 列车调度员疲劳生成机理模型 | 第91-95页 |
3.5 列车调度员调度指挥疲劳发展通用模型 | 第95-103页 |
3.5.1 列车调度员疲劳发展变化过程 | 第95-99页 |
3.5.2 列车调度员疲劳发展模型构建 | 第99-10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4章 列车调度员疲劳监测方法研究 | 第105-165页 |
4.1 列车调度员疲劳监测需求分析 | 第105-110页 |
4.1.1 对象与场景特征分析 | 第105-106页 |
4.1.2 疲劳监测功能需求分析 | 第106-108页 |
4.1.3 疲劳监测性能需求分析 | 第108-110页 |
4.2 列车调度员疲劳监测系统设计 | 第110-121页 |
4.2.1 疲劳监测体系架构设计 | 第110-113页 |
4.2.2 疲劳监测物理结构设计 | 第113-115页 |
4.2.3 疲劳监测功能结构设计 | 第115-117页 |
4.2.4 疲劳监测业务流程设计 | 第117-121页 |
4.3 列车调度员疲劳监测图像自适应处理算法 | 第121-140页 |
4.3.1 图像处理基本功能的技术实现 | 第121-126页 |
4.3.2 基于帧间约束的自适应人脸检测算法 | 第126-131页 |
4.3.3 自适应快速人眼检测及智能估算算法 | 第131-138页 |
4.3.4 间隔人脸识别和跳帧快速处理算法 | 第138-140页 |
4.4 列车调度员疲劳监测数据自适应智能处理算法 | 第140-163页 |
4.4.1 数据质量智能评估算法 | 第140-145页 |
4.4.2 眼睛闭合程度P80值自适应计算算法 | 第145-162页 |
4.4.3 基于生理规律的PERCLOS值自适应修正算法 | 第162-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5章 列车调度员疲劳发展规律实证研究 | 第165-219页 |
5.1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165-175页 |
5.2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及发展变化过程 | 第175-197页 |
5.2.1 白班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及发展过程 | 第175-186页 |
5.2.2 夜班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及发展过程 | 第186-197页 |
5.3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发展变化规律 | 第197-217页 |
5.3.1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影响因素量化评估 | 第197-207页 |
5.3.2 列车调度员疲劳程度发展模型形式及参数 | 第207-2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217-21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9-224页 |
致谢 | 第224-2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26-2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239-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