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概述第11-18页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优缺点及发展阶段第11-13页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钢-混凝土组合梁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1.2.4 钢-混凝土组合梁国内外应用现状第15-17页
        1.2.5 钢-混凝土组合梁基本理论方法第17-18页
    1.3 剪力键概况第18-24页
        1.3.1 剪力键分类第18-19页
        1.3.2 剪力键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3 剪力键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4 剪力键国内外应用现状第22-23页
        1.3.5 剪力键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第23-24页
    1.4 本文研究特点及意义第24-2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方案第27-37页
    2.1 概述第27页
    2.2 试验目的第27页
    2.3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27-30页
        2.3.1 试件设计第27-28页
        2.3.2 试件制作第28-30页
    2.4 材料性能试验第30-32页
        2.4.1 钢筋材性试验第30页
        2.4.2 钢板材性试验第30-31页
        2.4.3 混凝土材性试验第31-32页
    2.5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第32-35页
        2.5.1 试验装置第32-34页
        2.5.2 加载方案第34-35页
    2.6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第35-36页
        2.6.1 测试内容第35页
        2.6.2 测点布置第35-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结果分析第37-53页
    3.1 概况第37页
    3.2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第37-43页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3-44页
    3.4 荷载-挠度曲线第44-45页
    3.5 荷载-应变曲线第45-48页
        3.5.1 板顶荷载-应变曲线第45页
        3.5.2 剪力键翼缘荷载-应变曲线第45-46页
        3.5.3 梁底荷载-应变曲线第46-47页
        3.5.4 加载点沿截面高度应变分布第47-48页
    3.6 荷载-滑移曲线第48-49页
    3.7 参数对比第49-51页
        3.7.1 开孔孔径第49-50页
        3.7.2 贯穿钢筋直径第50-51页
        3.7.3 开孔间距第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力第53-59页
    4.1 概述第53页
    4.2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假定第53-54页
    4.3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力计算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带剪力键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刚度和变形计算方法第59-67页
    5.1 概述第59页
    5.2 钢-混凝土组合梁不考虑滑移效应刚度和变形计算方法第59-62页
        5.2.1 钢-混凝土组合梁不考虑滑移效应刚度计算假定第59页
        5.2.2 钢-混凝土组合梁不考虑滑移效应刚度计算方法第59-62页
        5.2.3 钢-混凝土组合梁不考虑滑移效应变形计算方法第62页
    5.3 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刚度和变形计算方法第62-65页
        5.3.1 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刚度计算假定第63页
        5.3.2 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刚度计算方法第63-65页
        5.3.3 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滑移效应变形计算方法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 文献第69-73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第73-75页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实践项目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建筑形态量化筛选研究
下一篇:水平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极限上限分析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