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 重点与难点 | 第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概述 | 第14-24页 |
(一) 马克思视域中的“共同体” | 第14-15页 |
(二)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前提 | 第15-20页 |
1.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2. 历史渊源 | 第17-19页 |
3. 理论准备 | 第19-20页 |
(三) 马克思“共同体”形态的历史发展逻辑 | 第20-24页 |
1. 自然共同体 | 第20-21页 |
2. 抽象共同体和虚假共同体 | 第21页 |
3. 真正共同体 | 第21-24页 |
二、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逐步形成 | 第24-32页 |
(一) 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概念的渐次明确 | 第24-25页 |
(二) 对各种陈旧“共同体”学说的批判 | 第25-29页 |
1. 对蒲鲁东式社会主义的批判 | 第26-27页 |
2. 对“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 第27-28页 |
3. 对“空想共产主义”的批判 | 第28-29页 |
(三) 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 | 第29-32页 |
1. 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真正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 第29-30页 |
2. 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 第30页 |
3. 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三、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形式——自由人联合体 | 第32-40页 |
(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前提 | 第32-33页 |
(二) 私有制的废除——“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联合基础 | 第33-35页 |
(三) 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最终价值归宿 | 第35-40页 |
四、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研究价值 | 第40-46页 |
(一) 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 第40-41页 |
(二) 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准备 | 第41-42页 |
(三) 为解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 第42-43页 |
(四) 为解决一系列全球化问题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