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代理结构下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协调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3页 |
1.1.1 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意义 | 第8-10页 |
1.1.2 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 | 第10页 |
1.1.3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 | 第10-13页 |
1.2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 | 第13-14页 |
1.2.1 当前情况 | 第13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负荷建模 | 第16-23页 |
2.1 车载电池特性 | 第16-18页 |
2.1.1 电池种类 | 第16-17页 |
2.1.2 锂离子电池充电特性 | 第17-18页 |
2.2 电动汽车行驶特性 | 第18-22页 |
2.2.1 分类 | 第18-19页 |
2.2.2 行驶特性 | 第19-21页 |
2.2.3 蒙特卡洛方法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采用多代理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结构 | 第23-39页 |
3.1 多代理技术简介 | 第23-33页 |
3.1.1 Agent概述 | 第23-26页 |
3.1.2 多代理概述 | 第26-30页 |
3.1.3 多代理的通信模式 | 第30-31页 |
3.1.4 模拟平台 | 第31-32页 |
3.1.5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32页 |
3.1.6 在电动汽车充电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3.2 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的多代理系统组成 | 第33-37页 |
3.2.1 GA | 第34-35页 |
3.2.2 RA | 第35-36页 |
3.2.3 SA | 第36-37页 |
3.2.4 EA | 第37页 |
3.3 协作策略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 第39-46页 |
4.1 有序充电与无序充电的比较 | 第39页 |
4.1.1 无序情况 | 第39页 |
4.1.2 引入多代理系统的情况 | 第39页 |
4.2 预约机制 | 第39-44页 |
4.2.1 完全预约模式 | 第40-41页 |
4.2.2 半预约模式 | 第41-43页 |
4.2.4 紧急模式 | 第43-44页 |
4.3 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多代理控制策略 | 第46-69页 |
5.1 分时电价法 | 第46-53页 |
5.1.1 分时电价概念 | 第46-48页 |
5.1.2 多代理结构下的TOU算法 | 第48-50页 |
5.1.3 参数设置 | 第50-53页 |
5.2 改良优化算法 | 第53-57页 |
5.3 训练学习机制 | 第57-59页 |
5.4 整体算法流程 | 第59-64页 |
5.5 多代理系统的整体协调过程 | 第64-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仿真分析与比较 | 第69-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工作总结与创新 | 第72-73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