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地铁车辆—隧道动力非线性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课题来源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2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地铁车辆载荷模型第13-14页
        1.2.2 隧道结构模型第14-18页
        1.2.3 车轮‐轨道耦合模型第18-19页
        1.2.4 车辆‐隧道耦合振动的研究第19-21页
        1.2.5 研究状况总结第21-22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2-24页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第24-36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显式计算理论第24-30页
        2.2.1 显式积分算法第24-27页
        2.2.2 显式计算方法临界步长控制第27-29页
        2.2.3 沙漏控制第29-30页
    2.3 地铁车辆刚体模型第30-32页
    2.4 动力非线性耦合作用第32-35页
        2.4.1 隧道土体作用模型第32-34页
        2.4.2 轮轨之间耦合作用模型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动力非线性耦合系统数值模型第36-51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隧道模型第36-39页
        3.2.1 轴心线模型第36-37页
        3.2.2 隧道结构模型第37-38页
        3.2.3 盾构隧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模型第38-39页
    3.3 弹塑性土体模型第39-45页
        3.3.1 土体本构模型第39-40页
        3.3.2 土体分层模型第40-42页
        3.3.3 土体材料参数第42页
        3.3.4 阻尼选取第42-43页
        3.3.5 粘弹性人工边界第43-45页
    3.4 轨道‐车辆模型第45-48页
        3.4.1 轨道与不平顺模型第45-46页
        3.4.2 道床模型第46页
        3.4.3 车辆模型第46-48页
    3.5 系统耦合作用的实现第48-50页
        3.5.1 隧道与土体耦合实现第49页
        3.5.2 车轮‐轨道耦合实现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耦合系统初始工况仿真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第51-54页
        4.2.1 水压第51-52页
        4.2.2 初始静应力场第52-54页
    4.3 系统初始工况仿真结果分析第54-64页
        4.3.1 结果分析的位置选取第54-56页
        4.3.2 初始工况结果分析第56-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单洞双线隧道中地铁车辆交会仿真第65-75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第65-66页
    5.3 地铁车辆交会仿真结果分析第66-73页
        5.3.1 结果分析的位置选取第66-67页
        5.3.2 双车交会工况结果分析第67-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地铁车辆多工况运行仿真第75-83页
    6.1 引言第75页
    6.2 仿真条件和加载方法第75-76页
    6.3 地铁车辆多工况运行仿真结果分析第76-81页
        6.3.1 结果分析的位置选取第76-77页
        6.3.2 单车多工况运行结果分析第77-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8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83-8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85-86页
    7.3 研究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学术成果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代理结构下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协调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居民区停车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