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赔偿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可得利益赔偿案件情况统计和梳理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可得利益赔偿案件的案由类型及地域分布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法院层级及审判程序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可得利益赔偿案件的裁判依据和赔偿条件 | 第18-23页 |
一、主要法律依据 | 第18-20页 |
二、赔偿条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可得利益赔偿的争议焦点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可得利益是否具有可预见性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可得利益是否具有确定性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可得利益举证责任分配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可得利益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可预见性规则判断标准的认识不统一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可得利益的证明标准过高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可得利益的数额难以计算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守约方的举证责任过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可得利益赔偿制度的完善举措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明确可预见性规则的判断标准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降低可得利益的证明标准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确定可得利益的计算方式与计算标准 | 第41-44页 |
第四节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