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及其英汉对照 | 第11-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1 大豆花叶病毒概述 | 第18-21页 |
1.1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现 | 第18页 |
1.2 大豆花叶病毒的症状与危害 | 第18-19页 |
1.3 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划分 | 第19页 |
1.4 大豆花叶病毒的性质与基因组结构 | 第19-20页 |
1.5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 第20-21页 |
2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的遗传及抗病育种 | 第21-24页 |
2.1 抗侵染遗传 | 第21-22页 |
2.2 抗扩展遗传 | 第22-23页 |
2.3 抗性资源筛选 | 第23页 |
2.4 抗病基因定位 | 第23-24页 |
3 大豆转基因方法 | 第24-28页 |
3.1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4-26页 |
3.2 基因枪法 | 第26-27页 |
3.3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7页 |
3.4 其他转化方法 | 第27-28页 |
4 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 | 第28-30页 |
4.1 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分类 | 第28-29页 |
4.2 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在大豆中应用 | 第29-3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中国大豆广适品种SMV抗性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 第32-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2-3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2.1 大豆品种对SMV的抗病鉴定 | 第36-39页 |
2.2 不同产区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分布 | 第39-42页 |
2.3 不同年代育成品种SMV抗性的演变 | 第42-44页 |
2.4 SMV抗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 第44-46页 |
2.5 优异大豆抗源的筛选 | 第46-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CRISPR/Cas9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 第53-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2.1 SMV HC-Pro基因gRNA靶点的确定 | 第58-60页 |
2.2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 第60-63页 |
2.3 抗性组培苗的获得 | 第63-65页 |
2.4 阳性T_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的筛选 | 第65-67页 |
3讨论 | 第67-68页 |
第四章 1代基因编辑大豆材料的SMV抗病鉴定 | 第68-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69-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7页 |
2.1 阳性T_1植株筛选 | 第75页 |
2.2 T_1代大豆植株SMV抗病鉴定 | 第75-77页 |
2.3 T_1代大豆植株qRT-PCR分析 | 第77-81页 |
2.4 T_1代大豆植株DAS-ELISA分析 | 第81-84页 |
2.5 T_2种子褐斑率调查 | 第84-87页 |
3 讨论 | 第87-90页 |
全文讨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101-103页 |
—、论文发表 | 第101-102页 |
二、专利及转基因大豆中间试验 | 第102-103页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承担项目 | 第103-104页 |
一、论文发表 | 第103页 |
二、承担项目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