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牵引汽车动力匹配理论与评价指标分析 | 第19-37页 |
2.1 牵引汽车的牵引动力学 | 第20-26页 |
2.1.1 牵引汽车的牵引力 | 第20-21页 |
2.1.2 牵引汽车的运动阻力 | 第21-23页 |
2.1.3 汽车的动力特性 | 第23-26页 |
2.2 牵引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 | 第26-30页 |
2.2.1 最高车速 | 第26页 |
2.2.2 加速性能 | 第26-28页 |
2.2.3 爬坡性能 | 第28页 |
2.2.4 动力性综合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2.3 牵引汽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30-36页 |
2.3.1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 第31页 |
2.3.2 多工况燃油消耗量 | 第31-35页 |
2.3.3 经济性综合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牵引车原车型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53页 |
3.1 AVL-Cruise软件介绍 | 第37-39页 |
3.1.1 软件的功能特点 | 第37-38页 |
3.1.2 基于Cruise软件的基本建模分析流程 | 第38-39页 |
3.2 建立牵引汽车整车模型 | 第39-52页 |
3.2.1 牵引汽车基本参数 | 第39-41页 |
3.2.2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3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3.2.4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2.5 传动系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3.2.6 车轮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3.2.7 半挂车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3.2.8 驾驶室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3.3 计算任务的定义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原车型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仿真计算 | 第53-60页 |
4.1 动力性仿真计算 | 第53-57页 |
4.1.1 最高车速仿真计算 | 第53-54页 |
4.1.2 加速性能仿真计算 | 第54-56页 |
4.1.3 爬坡性能仿真计算 | 第56-57页 |
4.2 经济性仿真计算 | 第57-58页 |
4.2.1 常用挡位等速百公里油耗仿真计算 | 第57-58页 |
4.2.2 多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 第58页 |
4.3 牵引汽车整车仿真模型置信度验证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案的确定 | 第60-69页 |
5.1 新车型整车性能设计要求 | 第60页 |
5.2 动力传动系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1 变速器的档位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2 变速器的速比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 第61页 |
5.2.3 主减速器的速比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 动力传动系统的匹配方法 | 第62-63页 |
5.3.1 概述 | 第62页 |
5.3.2 动力传动系匹配工况选择及匹配方法 | 第62-63页 |
5.4 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案对比及确定 | 第63-68页 |
5.4.1 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案介绍 | 第63-65页 |
5.4.2 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案计算结果 | 第65-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传动系参数优化分析 | 第69-77页 |
6.1 传动系参数优化流程 | 第69-70页 |
6.1.1 ISIGHT软件简介 | 第69页 |
6.1.2 速比优化流程分析 | 第69-70页 |
6.2 传动系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70-72页 |
6.2.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70-71页 |
6.2.2 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第71页 |
6.2.3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71-72页 |
6.3 传动系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2页 |
6.4 优化策略 | 第72-74页 |
6.4.1 (DOE)试验设计 | 第72-73页 |
6.4.2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73-74页 |
6.5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74-7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