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结构 | 第16-18页 |
一、基本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论文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志愿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目的意义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需要志愿服务的有效参与 | 第18-19页 |
一、志愿服务逐步成为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新元素 | 第18页 |
二、志愿服务利于增进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理解 | 第18-19页 |
三、志愿服务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 第19页 |
第二节 志愿服务有助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 | 第19-22页 |
一、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职能上的缺失 | 第19-20页 |
二、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 第20-21页 |
三、志愿服务能够提供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志愿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实践探索——以宿迁市为例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开展项目化志愿服务,拓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广度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做好专业型志愿服务,挖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深度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探索制度化志愿服务,加大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厚度 | 第26-31页 |
一、健全组织脉络,夯实志愿服务的发展基础 | 第26-27页 |
二、探索礼遇回馈,增添志愿服务的荣誉光泽 | 第27-28页 |
三、集聚优质资源,构建志愿服务的良好平台 | 第28-29页 |
四、组织丰富实践,推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开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志愿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志愿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中面临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社会共识尚未形成 | 第31-32页 |
二、机构体系尚不健全 | 第32-33页 |
三、评估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一、志愿者的动机和需求多元复杂 | 第34-35页 |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35页 |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制约 | 第35页 |
四、体制机制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促进志愿服务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建议 | 第37-47页 |
第一节 搭建志愿服务的三方市场 | 第37-42页 |
一、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二、搭建志愿服务的三方市场 | 第38-39页 |
三、实现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 | 第39-40页 |
四、完善志愿服务的督导机制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推进志愿组织的自我完善 | 第42-43页 |
一、强化志愿服务培训,组建志愿服务公益联盟 | 第42页 |
二、配套志愿服务阵地,完善志愿服务供求网络 | 第42页 |
三、强化技术保障,完善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 第42-43页 |
第三节 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 第43-45页 |
一、创新志愿服务宣传方式 | 第43-44页 |
二、优化志愿服务激励举措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增强针对志愿服务的服务能力 | 第45-47页 |
一、做好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 | 第45-46页 |
二、厘清政府与志愿组织的权利义务 | 第46页 |
三、加强政府与志愿组织间的合作 | 第46页 |
四、完善志愿服务的沟通反馈机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