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24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外事 | 第13-14页 |
(二) 外事管理 | 第14页 |
(三) 地方政府 | 第14-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 关于地方分权的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二) 关于地方政府外事管理的研究 | 第17-20页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1页 |
五、主要理论视角 | 第21-23页 |
六、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一章 东部沿海地区地方外事管理实践与演变 | 第24-33页 |
一、地方外事管理制度体系 | 第24-26页 |
(一) 外事管理原则 | 第24-25页 |
(二) 外事管理体系 | 第25页 |
(三) 地方外事管理机构 | 第25-26页 |
二、地方对外交往与外事管理实践演变 | 第26-33页 |
(一) 中央高度集权管理时期 | 第26-27页 |
(二) 地方外事恢复发展期 | 第27-28页 |
(三) 外事分权改革后的地方外事快速发展期 | 第28-30页 |
(四) 地方外事工作职能转型期 | 第30-33页 |
第二章 东部沿海地区区级政府外事管理分析——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 第33-45页 |
一、吴中区区况及对外开放成就 | 第33-35页 |
二、吴中区外事管理发展轨迹 | 第35-36页 |
三、吴中区外事管理运行机制 | 第36-38页 |
(一) 区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 第36-37页 |
(二) 区级政府外事办公室 | 第37页 |
(三) 区涉外事(案)件联席会议和通报机制 | 第37-38页 |
四、区级政府外事管理职能及特点 | 第38-39页 |
五、吴中区外事管理职能开展与成效 | 第39-45页 |
(一) 发挥外事管理经济职能,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 第39-40页 |
(二) 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职能,规范对外交往秩序 | 第40-41页 |
(三) 提升涉外管理职能水平,营造良好对外环境 | 第41-42页 |
(四) 精耕国际友城建设,推动友好交流服务社会 | 第42-43页 |
(五) 参与或承办大型活动,打造区域名片助力总体外交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当前区级政府外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5-50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 统筹协调和体制机制较为薄弱 | 第45-46页 |
(二) 管理创新和参谋助手作用有待加强 | 第46页 |
(三) 友城合作和不同领域的对外交流拓展不够 | 第46页 |
(四) 外事为民和服务基层的手段探索不足 | 第46-47页 |
(五) 队伍建设和外事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 第47页 |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7-50页 |
(一) 外事职能法定有所缺失 | 第47-48页 |
(二) 外事资源垄断不复存在 | 第48页 |
(三) 外事系统与时俱进意识尚未形成 | 第48-49页 |
(四) 外事管理效能有待提高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提升区级政府外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50-61页 |
一、提升区级政府外事管理的重要性 | 第50-52页 |
(一) 外事行政管理体制更顺畅 | 第50-51页 |
(二) 基层涉外活动更规范有序 | 第51页 |
(三) 外事“两为”服务更有力 | 第51-52页 |
(四) “外事为民”理念更深入 | 第52页 |
二、提高区级政府外事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做法 | 第52-61页 |
(一) 市级层面 | 第53-55页 |
1. 坚持适度放权,合理分配外事服务资源 | 第53页 |
2. 加强指导监督,构建市区联动“大外事”格局 | 第53-54页 |
3. 强化统筹管理,探索试行“地方外事工作评估指标” | 第54-55页 |
(二) 区级层面 | 第55-58页 |
1. 完善行政组织架构,强化机制建设 | 第55-56页 |
2. 找准外事管理定位,优化主动服务 | 第56-57页 |
3. 加强涉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 第57-58页 |
(三) 实际操作层面 | 第58-61页 |
1. 重视友城结好,深化对外交往 | 第58页 |
2.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外事服务水平 | 第58-59页 |
3. 培养外事人才,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