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登高”题材诗词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14页
    1. 研究内容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3. 研究重点第13页
    4. 预期研究成果第13-14页
第一章 概述第14-18页
    1.1 “登高”题材诗词的界定第14页
    1.2 “登高”题材诗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第14-16页
    1.3 “登高”题材诗词及其教学研究现状综述第16-18页
第二章 人教版语文教材“登高”题材诗词探析第18-21页
    2.1 人教版语文教材诗词“登高”问题的篇目梳理第18页
    2.2 人教版语文中“登高”题材诗词的涵义探究第18-19页
    2.3 “登高”题材诗词教学现状分析第19-21页
第三章 “登高”题材诗词的多元解读第21-25页
    3.1 诗词多元解读的文本基础第21-22页
        3.1.1 “诗无达诂”的批评基础第21-22页
        3.1.2 “登高”题材的复义性第22页
    3.2 古诗词中“登高”题材的表意体系第22-25页
        3.2.1 乐观自信的泰山心境第23页
        3.2.2 思乡怀人的游子情结第23页
        3.2.3 壮志难酬的英雄叹惋第23页
        3.2.4 感时伤世的家国情怀第23-25页
第四章 “登高”题材诗词的教学策略第25-31页
    4.1 晓之以理——渗透诗词鉴赏理论,奠定学生诗词理论基础第25-28页
        4.1.1 知人论世,走进登高者及其时代第25-26页
        4.1.2 意象分析,理清登高者所见与所感的关系第26-27页
        4.1.3 以意逆志,揣摩登高者的内心感受第27-28页
    4.2 动之以情——模拟登高情境,培养学生诗学感受能力第28-29页
        4.2.1 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第28-29页
        4.2.2 登高临远,模拟情境第29页
    4.3 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立登高题材表意系统第29-31页
第五章 “登高”题材诗词教学案例第31-40页
    5.1 杜甫《登高》说课稿第31-33页
        5.1.1 说教材第31页
        5.1.2 说教法第31-32页
        5.1.3 说学法第32页
        5.1.4 说教学过程第32-33页
    5.2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第33-38页
        5.2.1 教学目标第33页
        5.2.2 教学重难点第33页
        5.2.3 教学方法第33页
        5.2.4 课时安排第33-34页
        5.2.5 教学过程第34-38页
    5.3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第38-40页
附录第40-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