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3-21页 |
1.1 中医学对CP的认识 | 第13-17页 |
1.1.1 病名朔源 | 第13页 |
1.1.2 病因病机 | 第13页 |
1.1.3 CP的中医治疗 | 第13-17页 |
1.2 西医学对CP的认识 | 第17-21页 |
1.2.1 CP的概念 | 第17-18页 |
1.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8页 |
1.2.3 CP的西医治疗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数据筛选 | 第21-25页 |
2.1 文献收集 | 第21-23页 |
2.1.1 文献检索 | 第21页 |
2.1.2 检索策略 | 第21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2.1.5 检索结果 | 第22-23页 |
2.2 数据准备 | 第23-25页 |
2.2.1 数据库建立 | 第23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针灸治疗CP的文献特征研究 | 第25-29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3.1.1 分析类目 | 第25页 |
3.1.2 计量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25-27页 |
3.2.1 发文年代 | 第25页 |
3.2.2 作者分布 | 第25-26页 |
3.2.3 单位分布 | 第26-27页 |
3.2.4 期刊分布 | 第27页 |
3.2.5 基金项目 | 第27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27-29页 |
3.3.1 文献数量增加基金支持不足 | 第27页 |
3.3.2 作者单位分布不均衡 | 第27-28页 |
3.3.3 基本形成核心期刊群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针灸治疗CP的共词聚类分析 | 第29-3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29-31页 |
4.2.1 高频关键词 | 第29页 |
4.2.2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 | 第29-30页 |
4.2.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31-33页 |
4.3.1 针灸治疗CP对症取穴研究 | 第31-32页 |
4.3.2 针灸治疗CP白环俞运用研究 | 第32页 |
4.3.3 针灸治疗CP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及针灸疗法研究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针灸治疗CP的取穴规律研究 | 第33-39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5.1.1 频次分析 | 第33页 |
5.1.2 关联分析 | 第33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33-37页 |
5.2.1 腧穴使用频次 | 第33-34页 |
5.2.2 经络使用频次 | 第34-35页 |
5.2.3 腧穴部位 | 第35页 |
5.2.5 特定穴 | 第35-36页 |
5.2.6 基于关联分析的穴位配伍规律 | 第36-37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37-39页 |
5.3.1 针灸治疗CP取穴重在补肾助阳、清利下焦 | 第37-38页 |
5.3.2 针灸治疗CP取穴多用任脉膀胱经脾经腧穴 | 第38页 |
5.3.3 针灸治疗CP取穴重用交会穴和募穴 | 第38页 |
5.3.4 穴位配伍以远近配穴为主 | 第38-39页 |
第六章 针灸治疗CP的meta分析 | 第39-45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6.1.1 质量评价 | 第39页 |
6.1.2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6.2 研究结果 | 第39-44页 |
6.2.1 文献一般情况 | 第39-41页 |
6.2.2 meta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6.2.3 疗效发表偏倚风险 | 第43-44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