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4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3.1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 第14-15页 |
1.3.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2.1 初级阶段的“单位人”培训模式 | 第17-18页 |
2.2 过渡期的全科医师培训模式 | 第18页 |
2.3 规范化的“社会人”培训模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20-24页 |
3.1 住院医师培训模式 | 第20页 |
3.2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研究 | 第20-24页 |
3.2.1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 | 第21-22页 |
3.2.2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特点 | 第22-24页 |
第四章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回顾性调查 | 第24-28页 |
4.1 调查背景 | 第24页 |
4.2 调查方法 | 第24页 |
4.3 调查结果 | 第24-26页 |
4.3.1 培训目标和制度认知 | 第24-25页 |
4.3.2 培训过程感受 | 第25-26页 |
4.3.3 考核评价的反馈 | 第26页 |
4.4 调查结论 | 第26-28页 |
4.4.1 培训模式内涵知晓率低,目标导向和制度规范作用不明显 | 第26-27页 |
4.4.2“规范化”培训过程实施差异大,培训质量需要保障 | 第27页 |
4.4.3 考核体系不完善,能力培训存在短板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经验借鉴 | 第28-35页 |
5.1 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28-30页 |
5.1.1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28-29页 |
5.1.2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29页 |
5.1.3 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29-30页 |
5.2 上海模式与国内其他模式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5.2.1 与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比较 | 第30页 |
5.2.2 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5.3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 第31-33页 |
5.3.1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过程 | 第31页 |
5.3.2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研究 | 第31-33页 |
5.4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第六章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优化 | 第35-40页 |
6.1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目标优化 | 第35-36页 |
6.1.1 结合当前卫生改革思路,建立需求为导向的培训目标 | 第35页 |
6.1.2 加强培训目标的宏观指导性,提升目标操作的可行性 | 第35页 |
6.1.3 建立阶段性目标评价,实行目标过程管理 | 第35-36页 |
6.2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制度优化 | 第36-37页 |
6.2.1 严格制度的标准化,提高制度的普适性 | 第36页 |
6.2.2 健全完善培训制度,从严落实规范标准 | 第36页 |
6.2.3 创新培训机制,紧密围绕科学化的人才培训目标 | 第36-37页 |
6.3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过程优化 | 第37-38页 |
6.3.1 积极落实相关制度,提升过程实施的规范性 | 第37页 |
6.3.2 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职业素养和能力培训 | 第37-38页 |
6.3.3 丰富过程实施形式,提升培训内涵和质量 | 第38页 |
6.4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评价优化 | 第38-40页 |
6.4.1 紧密围绕培训目标,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 第38页 |
6.4.2 创新考评体系形式,提升科技含量 | 第38-39页 |
6.4.3 科学反馈考评结果,构建培训质量控制环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