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研究对象、目的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特色 | 第12页 |
| (三)创新点分析 | 第12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三)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17页 |
| 五、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第19页 |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 | 第20-36页 |
| 一、大数据内涵、功能与发展趋势 | 第20-24页 |
| (一)大数据的内涵、特征 | 第20-21页 |
| (二)大数据的功能 | 第21-23页 |
| (三)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 第23-24页 |
|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 | 第24-30页 |
|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25页 |
| (二)影响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25-28页 |
|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新要求 | 第28-30页 |
|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0-32页 |
| (一)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 第30页 |
| (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 第30-31页 |
| (三)对教育主体的挑战 | 第31-32页 |
| (四)对教育保障机制的挑战 | 第32页 |
| 四、大数据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32-36页 |
| (一)大数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第32-34页 |
|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 (一)思维模式亟需更新 | 第36页 |
| (二)媒介载体有待加强 | 第36-37页 |
| (三)教育资源仍需整合 | 第37-38页 |
| (四)相关保障仍需加强 | 第38-39页 |
| (五)监管措施亟待完善 | 第39页 |
|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 (一)传统模式影响,建设理念转变滞后 | 第39-40页 |
| (二)基本投入不足,数据平台建设滞后 | 第40页 |
| (三)资源融合不到位,教育内容整合不力 | 第40-41页 |
| (四)教育载体拓展滞后,新媒介利用欠佳 | 第41页 |
| (五)教育引导不力,主客能力素质不足 | 第41-42页 |
| (六)机制建设欠完善,监管能力不强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 第43-53页 |
| 一、提高认识,转变理念,完善组织体制建设 | 第43-44页 |
| (一)提高认知,培养非线性思维模式 | 第43-44页 |
|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强化督导 | 第44页 |
| 二、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完善相关设施与资源 | 第44-46页 |
| (一)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大数据硬件设施建设 | 第44-45页 |
| (二)注重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 | 第45页 |
| (三)互惠互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 第45-46页 |
| 三、加强培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质 | 第46-48页 |
| (一)强化培训,组建队伍,提高数据化水平 | 第46-47页 |
| (二)加强引导,提高学生运用、处理数据能力 | 第47-48页 |
| 四、注重研发,建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 第48-50页 |
| (一)完善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 第48页 |
| (二)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微平台 | 第48-50页 |
| (三)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平台 | 第50页 |
| 五、加强监管,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50-53页 |
| (一)国家完善立法——保驾护航 | 第50-51页 |
| (二)高校建章建制——强化监管 | 第51页 |
| (三)家庭加强引导——协同管理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