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里达花园一期工程为例的软基纠偏加固处理技术效应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建筑物纠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建筑物纠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梅里达花园一期工程建筑沉降的原因分析 | 第16-22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软土地基的特征 | 第16-18页 |
2.2.1 淤泥质粉质粘土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2.2.2 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工程特性 | 第17-18页 |
2.2.3 淤泥质粉质粘土作为地基土的变形特征 | 第18页 |
2.3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 第18-21页 |
2.3.1 地基持力层的变化 | 第19页 |
2.3.2 建筑物上部结构 | 第19-20页 |
2.3.3 建筑物基础刚度 | 第20页 |
2.3.4 人为因素 | 第20页 |
2.3.5 建筑物的倾斜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梅里达花园一期工程建筑的纠偏方法 | 第22-29页 |
3.1 概述 | 第22页 |
3.2 纠偏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 第22-23页 |
3.2.1 迫降纠偏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3.2.2 顶升纠偏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3.3 纠偏的基本原则 | 第23页 |
3.4 建筑物纠偏方法 | 第23-27页 |
3.4.1 迫降纠偏 | 第23-25页 |
3.4.2 顶升纠偏 | 第25-26页 |
3.4.3 加固止沉 | 第26-27页 |
3.5 建筑物的纠偏加固方案 | 第27-28页 |
3.5.1 建筑物加固方案 | 第27页 |
3.5.2 建筑物纠偏方案 | 第27-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梅里达花园一期基础纠偏加固设计 | 第29-41页 |
4.1 概述 | 第29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4.2.1 结构概况 | 第29页 |
4.2.2 周边环境概况 | 第29页 |
4.2.3 建筑物现状 | 第29-30页 |
4.3 纠偏加固的必要性 | 第30页 |
4.4 地质条件 | 第30-33页 |
4.4.1 地基岩土的构成 | 第30-32页 |
4.4.2 地下水条件 | 第32页 |
4.4.3 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第32-33页 |
4.5 建筑物沉降观测 | 第33-35页 |
4.5.1 梅里达花园倾斜建筑物观测点的布置 | 第33页 |
4.5.2 建筑物沉降观测 | 第33-35页 |
4.6 建筑物纠偏加固的理论计算 | 第35-40页 |
4.6.1 荷载偏心计算 | 第35-37页 |
4.6.2 建筑物纠偏加固理论计算 | 第37-39页 |
4.6.3 建筑物的纠偏理论计算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梅里达花园一期纠偏加固的效应研究 | 第41-55页 |
5.1 概述 | 第41-42页 |
5.2 建筑物沉降和倾斜分析 | 第42-48页 |
5.2.1 建筑物沉降分析 | 第42-47页 |
5.2.2 建筑物北侧倾斜分析 | 第47-48页 |
5.3 建筑物筏板基础内力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5.3.1 建筑物筏板弯矩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5.3.2 建筑物筏板剪力对比分析 | 第51页 |
5.4 建筑物桩基反力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5.5 建筑物纠偏加固的造价分析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