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的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文献评价与启示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6-18页
2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理论概述第18-27页
    2.1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相关概念第18-22页
        2.1.1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内涵第18-20页
        2.1.2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评价指标第20-22页
    2.2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方式第22-24页
        2.2.1 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第22-23页
        2.2.2 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第23页
        2.2.3 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法律行为第23-24页
    2.3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理论依据第24-27页
        2.3.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第24-25页
        2.3.2 凯尔曼的态度理论第25-27页
3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调查分析第27-47页
    3.1 调查分析第27-29页
        3.1.1 调查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第27-28页
        3.1.2 个案访谈第28-29页
    3.2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总体特征第29-34页
        3.2.1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专业差异性第29-31页
        3.2.2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性别差异性第31-33页
        3.2.3 互联网加剧大学生法律认知与法律行为的矛盾性第33-34页
    3.3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积极影响第34-40页
        3.3.1 互联网拓宽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第34页
        3.3.2 互联网提升大学生权利意识第34-36页
        3.3.3 互联网提升大学生法律信仰第36-39页
        3.3.4 互联网为大学生践行法律提供有效平台第39-40页
    3.4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消极影响第40-44页
        3.4.1 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科学学习法律知识第40-41页
        3.4.2 互联网弱化大学生法律规范意识第41-43页
        3.4.3 互联网降低大学生守法自觉性第43-44页
    3.5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第44-47页
        3.5.1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第44-45页
        3.5.2 高校法治教育存在不足第45-46页
        3.5.3 大学生法律自律能力不足第46-47页
4 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对策思考第47-56页
    4.1 优化网络环境第47-50页
        4.1.1 完善互联网领域立法第47-48页
        4.1.2 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第48-49页
        4.1.3 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第49-50页
        4.1.4 建立一体多翼的网络法治宣传体制第50页
    4.2 完善网络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第50-53页
        4.2.1 树立全面的高校法治教育目标第51页
        4.2.2 丰富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第51-52页
        4.2.3 探索与网络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法治教育方法第52-53页
    4.3 提高大学生自我法律教育能力第53-56页
        4.3.1 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第53-54页
        4.3.2 增强法律自律能力第54页
        4.3.3 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法律实践能力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A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调查问卷第59-63页
附录B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访谈提纲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
下一篇: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