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1.2.1 振动产生机理 | 第17-19页 |
1.2.2 振动控制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1.2.3 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4页 |
1.3.1 目前研究局限 | 第20-21页 |
1.3.2 本文内容 | 第21-24页 |
2 空沟对土体振动隔振理论研究 | 第24-58页 |
2.1 波的基本知识 | 第24-34页 |
2.1.1 瑞利波的传播与衰减 | 第25-28页 |
2.1.2 波在自由表面反射 | 第28-31页 |
2.1.3 振动的表示方法 | 第31-34页 |
2.2 动荷载下均匀半空间表面响应分析 | 第34-37页 |
2.2.1 柱面表面波 | 第34-35页 |
2.2.2 简谐点荷载作用下表面质点响应 | 第35-37页 |
2.3 应力波在变截面区域的反射与透射 | 第37-41页 |
2.3.1 分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 第37-39页 |
2.3.2 土体振动在空沟沟底犄角处的传播 | 第39-41页 |
2.4 空沟外侧地表水平及竖向位移 | 第41-53页 |
2.4.1 地表质点的位移计算 | 第43-44页 |
2.4.2 瑞利波引起土体振动在含空沟地基上的传播及衰减 | 第44-53页 |
2.5 有无空沟时远场土体地表响应的对比 | 第53-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列车-轨道-土体-空沟系统分析模型 | 第58-68页 |
3.1 列车-轨道-土体-空沟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8-62页 |
3.1.1 列车-轨道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3.1.2 土体-空沟系统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3.2 数值模型参数 | 第62-64页 |
3.2.1 车辆参数 | 第62-64页 |
3.2.2 其他参数 | 第64页 |
3.3 数值模型中若干问题研究 | 第64-67页 |
3.3.1 数值模型相关设定 | 第65页 |
3.3.2 实例的引证 | 第65-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空沟隔振条件下列车引起振动的研究 | 第68-96页 |
4.1 理论计算中作用力的提取 | 第68-71页 |
4.2 沟深的影响 | 第71-76页 |
4.3 沟宽的影响 | 第76-80页 |
4.4 位置的影响 | 第80-85页 |
4.5 空沟外侧距离的影响 | 第85-90页 |
4.6 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对比研究 | 第90-9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96-98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96页 |
5.2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