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概况 | 第13-16页 |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立法的背景 | 第13-14页 |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规定及特点 | 第14-16页 |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价值追求和现实意义 | 第16-19页 |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价值追求 | 第16-17页 |
1、适应了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需求 | 第16页 |
2、完善了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的价值需求 | 第16页 |
3、适应了当前我国人权保障的价值需求 | 第16-17页 |
4、适应了当前我国法治环境的价值需求 | 第17页 |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立法过于含糊笼统致实施潜伏危险 | 第19-20页 |
(二)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 | 第20-21页 |
(三)不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第21-22页 |
(四)救济途径不畅通 | 第22-23页 |
四、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 | 第23-28页 |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立法的完善 | 第23-24页 |
1、应确定无固定住所的范围 | 第23页 |
2、严格规范“居所”法律范畴和条件 | 第23页 |
3、进一步明确涉案罪名 | 第23-24页 |
4、明确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 | 第24页 |
(二)完善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 | 第24-25页 |
1、建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备案和疑案说理机制 | 第24页 |
2、重点落实看审分离制度 | 第24-25页 |
3、畅通监管部门发现问题的通道 | 第25页 |
4、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 | 第25页 |
(三)降低非法证据排除的门槛 | 第25-26页 |
(四)建立相应的配套救济制度 | 第26-27页 |
1、建立司法救济制度 | 第26页 |
2、确立国家赔偿责任制度 | 第26-27页 |
(五)推动宪政体制改革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