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汞污染现状 | 第9-11页 |
1.1.1 我国汞污染现状 | 第9页 |
1.1.2 典型汞污染省份 | 第9-11页 |
1.2 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 第11-12页 |
1.2.1 肾脏毒性 | 第11页 |
1.2.2 神经毒性 | 第11-12页 |
1.2.3 其他毒性 | 第12页 |
1.3 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第12-18页 |
1.3.1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 第12-14页 |
1.3.2 汞甲基化作用 | 第14-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4.2 拟回答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3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贵州、湖南、陕西汞矿区稻田土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2.1 采样点的描述 | 第22-23页 |
2.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3页 |
2.2.3 土壤pH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4 总碳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2.5 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6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2.7 总汞浓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8 甲基汞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9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稻田土中的总汞和甲基汞 | 第27-29页 |
2.3.2 汞和甲基汞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29-32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汞矿区汞甲基化微生物群落分析 | 第35-57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3.2.1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2.2 汞矿区稻田土DNA的提取 | 第36-38页 |
3.2.3 荧光定量PCR | 第38-39页 |
3.2.4 构建hgcA基因文库 | 第39-41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6页 |
3.3.1 定量PCR的结果 | 第42-47页 |
3.3.2 hgc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7-49页 |
3.3.3 在不同汞矿区稻田土的汞甲基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 第49-50页 |
3.3.4 汞甲基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0-56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4.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