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研究特色 | 第15-17页 |
第2章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17-25页 |
2.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 | 第17-18页 |
2.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 | 第18页 |
2.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因 | 第18-19页 |
2.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 | 第19-21页 |
2.2.1 胶州市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的职能界定和空间布局 | 第20-21页 |
2.3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做法 | 第21-23页 |
2.3.1 强化社区组织建设 | 第21-22页 |
2.3.2 做强做大产业支撑 | 第22页 |
2.3.3 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 第22-23页 |
2.3.4 完善各项设施建设 | 第23页 |
2.4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3.1 胶州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1.1 社区布局不科学 | 第25页 |
3.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25-26页 |
3.1.3 社区资源要素活力低 | 第26-27页 |
3.1.4 社区内部管理制度落后 | 第27页 |
3.1.5 社区干部素质、居民素质较低 | 第27-28页 |
3.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2.1 农民传统观念及生产生活方式阻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第28页 |
3.2.2 农村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单一 | 第28-29页 |
3.2.3 财政支撑体系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 第29页 |
3.2.4 社区干部队伍不规范,居民自我约束力不强 | 第29页 |
3.3 影响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3.3.1 法律制度因素 | 第30页 |
3.3.2 农村政治体制因素 | 第30页 |
3.3.3 经济因素 | 第30-31页 |
3.3.4 人员素质因素 | 第31页 |
3.3.5 其他因素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设计 | 第33-40页 |
4.1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第33页 |
4.1.1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 | 第33页 |
4.1.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目标 | 第33页 |
4.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4.2.1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4.2.2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34页 |
4.3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重点 | 第34-36页 |
4.3.1 居住环境设计 | 第35页 |
4.3.2 公共空间设计 | 第35页 |
4.3.3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 第35页 |
4.3.4 产业整合设计 | 第35-36页 |
4.4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 | 第36-39页 |
4.4.1 基于原生景观的居住环境规划 | 第36页 |
4.4.2 邻里空间的回归 | 第36-37页 |
4.4.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 第37-38页 |
4.4.4 社会效益与村民集体利益统一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胶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0-44页 |
5.1 完善建设方案的措施 | 第40-41页 |
5.1.1 方案设计尊重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建议 | 第40页 |
5.1.2 备用方案保障机制 | 第40-41页 |
5.2 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顺利实施的措施 | 第41-42页 |
5.2.1 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 第41页 |
5.2.2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 | 第41-42页 |
5.2.3 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现代智能化 | 第42页 |
5.3 减小方案执行风险的措施 | 第42-43页 |
5.3.1 实时风险跟踪控制 | 第42-43页 |
5.3.2 法律约束协调配套 | 第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