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9-19页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中印两国相互的地缘价值 | 第19-25页 |
(一) 印度对中国的地缘价值 | 第19-21页 |
1. 中国在南亚次大陆战略合作的重要国家 | 第19-20页 |
2. 中国实现印度洋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 第20-21页 |
(二) 中国对印度的地缘价值 | 第21-25页 |
1. 中国是印度与邻国双边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特殊国家 | 第21-22页 |
2. 中印发展差异源于独立之初的地缘政治选择 | 第22-25页 |
三、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印关系回顾及2000年以来的新变化 | 第25-37页 |
(一)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印关系回顾 | 第25-27页 |
1. 友好期(20世纪50年代) | 第25页 |
2. 低潮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 第25-26页 |
3. 解冻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 第26页 |
4. 升温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末) | 第26-27页 |
(二) 200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印关系的新变化 | 第27-33页 |
1. “9 · 11”事件后中印关系的新变化 | 第27-28页 |
2. 上合、金砖等非西方国家主导的多边组织的重要成员 | 第28-29页 |
3. 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趋势日益凸显 | 第29-32页 |
4. 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新变化 | 第32-33页 |
(三) 地缘政治视角下目前中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1. 战略结构矛盾 | 第33-34页 |
2. 边界问题 | 第34-35页 |
3. 两军的地缘关系 | 第35-37页 |
四、影响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分析 | 第37-46页 |
(一) 大国对印度的拉拢 | 第37-40页 |
1. 美国视印度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 | 第37-38页 |
2. 俄罗斯视印度为其在北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 | 第38-39页 |
3. 日本将印度看作其西遏中国的“天然合作伙伴” | 第39-40页 |
(二) 中印各自周边战略的出发点不一 | 第40-42页 |
1. 中国视周边为自身和平崛起的战略依托 | 第40-41页 |
2. 印度视中国为争夺战略主导权的对手 | 第41-42页 |
(三) 重大事件引发地缘政治的变动 | 第42-46页 |
1. “9·11”事件深刻改变了国际和地区格局的发展 | 第42-43页 |
2. 双边经贸关系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 | 第43-44页 |
3.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增添了新的变数 | 第44-46页 |
五、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应对影响中印关系的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一) 明确中方自身在未来中印关系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 第46-49页 |
1. 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竞争的思维,实现中印“双崛起” | 第46页 |
2. 理性应对世界主要大国与印度的地缘政治关系 | 第46-47页 |
3. 辩证认识印度崛起的地缘政治影响 | 第47-49页 |
(二) 冷静客观地评估印度在中印关系中的新变化 | 第49-51页 |
1. 中方应客观看待印度的战略调整 | 第49-50页 |
2. 对印度在印度洋的核心利益予以正面地积极回应 | 第50-51页 |
(三) 加强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印地缘合作 | 第51-55页 |
1. 政治上保持高层互访,确保战略稳定 | 第51-52页 |
2. 建立健全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第52-53页 |
3. 扩大和加强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