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逻辑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论文逻辑框架 | 第15-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7-37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2.1.1 概念研究 | 第17-18页 |
2.1.2 特征研究 | 第18-19页 |
2.1.3 分类研究 | 第19-20页 |
2.1.4 国际比较 | 第20-22页 |
2.2 创新载体研究 | 第22-33页 |
2.2.1 载体的基本含义 | 第22页 |
2.2.2 创新载体的概念、功能及特征 | 第22-25页 |
2.2.3 基于创新过程模型演进的创新载体演变 | 第25-27页 |
2.2.4 创新载体的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2.3 理论工具综述 | 第33-36页 |
2.3.1 新兴技术演化 | 第33-34页 |
2.3.2 生命周期 | 第34-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创新载体的分类与特点 | 第37-57页 |
3.1 创新载体的基本分类 | 第37-39页 |
3.1.1 基于技术创新线性模式的分类 | 第37-38页 |
3.1.2 基于组织形态的基本分类 | 第38页 |
3.1.3 基于主要功能的基本分类 | 第38-39页 |
3.2 实践中的创新载体分类与特点 | 第39-56页 |
3.2.1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第40页 |
3.2.2 工程技术中心 | 第40-42页 |
3.2.3 企业技术中心 | 第42-43页 |
3.2.4 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 | 第43-45页 |
3.2.5 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 | 第45-47页 |
3.2.6 共性技术服务(研发)平台 | 第47-50页 |
3.2.7 孵化器 | 第50-51页 |
3.2.8 科技园区(高新区、经开区) | 第51-54页 |
3.2.9 产业集群 | 第54-56页 |
3.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比较 | 第57-82页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过程研究 | 第57-62页 |
4.1.1 形成阶段划分 | 第57-61页 |
4.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技术路线图 | 第61-62页 |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研究 | 第62-68页 |
4.2.1 产品技术系统及其进化 | 第63-65页 |
4.2.2 产业技术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 第65-66页 |
4.2.3 产业技术系统的创新测度 | 第66-68页 |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结构形成及其对创新模式的影响 | 第68-72页 |
4.3.1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结构形成的因素 | 第68-69页 |
4.3.2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期的技术系统基本类型 | 第69-71页 |
4.3.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对创新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系统比较——以IT和BT为例 | 第72-81页 |
4.4.1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系统 | 第72-77页 |
4.4.2 现代生物产业技术系统 | 第77-81页 |
4.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匹配的基础框架 ——基于新的技术分类 | 第82-98页 |
5.1 一种新的技术分类方式 | 第82-86页 |
5.1.1 提出一种新的技术分类方式的必要性 | 第82-84页 |
5.1.2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与产业形成的技术分类方法 | 第84-86页 |
5.2 技术类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86-91页 |
5.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第86-89页 |
5.2.2 技术类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 第89-91页 |
5.3 与技术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创新载体选择的一般框架 | 第91-92页 |
5.4 与技术类型相匹配的创新载体选择的一般框架 | 第92-95页 |
5.5 创新载体匹配的步骤 | 第95-96页 |
5.6 新兴产业演进对创新载体的特殊需求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生物技术产业创新载体配置 | 第98-115页 |
6.1 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 | 第98-104页 |
6.1.1 现代生物技术特征 | 第98-100页 |
6.1.2 生物技术产业特征 | 第100-104页 |
6.2 现代生物技术的创新特性 | 第104-108页 |
6.2.1 科学商业 | 第104-106页 |
6.2.2 接力创新 | 第106-108页 |
6.3 基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阶段的创新载体配置 | 第108-111页 |
6.4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阶段的创新载体配置 | 第111-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LED产业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及创新载体研究 | 第115-129页 |
7.1 LED技术及产业演化特点 | 第115-117页 |
7.1.1 LED技术演化 | 第115-116页 |
7.1.2 LED照明产业技术系统分析 | 第116-117页 |
7.2 深圳LED产业技术系统演化及运行模式分析 | 第117-125页 |
7.2.1 LED产业概况 | 第118页 |
7.2.2 深圳LED产业技术系统创新网络演化及结构分析 | 第118-123页 |
7.2.3 深圳LED产业技术系统运行模式及主体分析 | 第123-124页 |
7.2.4 深圳LED产业技术系统运行效果及改进 | 第124-125页 |
7.3 我国LED产业创新载体需求分析及匹配建议 | 第125-12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8.1 本文研究的初衷 | 第129页 |
8.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结论 | 第129-131页 |
8.3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