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和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自伤 | 第12-15页 |
1.2 自尊 | 第15-19页 |
1.3 自伤与自尊 | 第19-20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2.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页 |
2.2 本研究的特色 | 第20页 |
2.3 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3 研究一自尊与青少年自伤的相关研究 | 第22-2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3-27页 |
3.6 讨论 | 第27-28页 |
4 研究二自伤者外显自尊稳定性的研究 | 第28-3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4.4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29-30页 |
4.6 讨论 | 第30-32页 |
5 研究三自伤者内隐自尊水平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 第32-38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32页 |
5.3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5.4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5.5 研究结果 | 第34-36页 |
5.6 讨论 | 第36-38页 |
6 总讨论 | 第38-41页 |
6.1 自伤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 第38页 |
6.2 自伤青少年的自尊稳定性 | 第38-39页 |
6.3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 第39-41页 |
7 结论 | 第41-42页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附录 1:青少年日常生活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附录 2:Rosenberg自尊量表(SES) | 第51-52页 |
附录 3:部分标准瑞文图形推理测验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