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11-13页 |
1.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2.学术背景 | 第12页 |
3.个人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第15-17页 |
2.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第17-18页 |
3.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 第18-19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 第19-20页 |
2.教师专业发展生态 | 第20-22页 |
二、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分析 | 第22-33页 |
(一)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1.教育生态环境 | 第22页 |
2.教育生态系统 | 第22页 |
3.教育生态平衡 | 第22页 |
4.教育生态学原理 | 第22-23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分析 | 第23-24页 |
1.教师发展的限制因子规律 | 第23页 |
2.教师成长的节律及耐度定律 | 第23页 |
3.花盆效应与初任教师的发展 | 第23页 |
4.生态位与教师成长中的协同发展 | 第23-24页 |
5.群体与初任教师成长中的合作成长 | 第24页 |
6.边缘效应与初任教师的成长 | 第24页 |
(三)H教师的生态环境分析 | 第24-33页 |
1.H教师所处的校园环境 | 第24-25页 |
2.H教师所处的教室环境 | 第25-29页 |
3.H教师所处的住宿环境 | 第29页 |
4.H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5.H教师所处的精神环境 | 第30-33页 |
三、H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现状分析 | 第33-57页 |
(一)H教师与自我 | 第33-36页 |
1.H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 | 第33-34页 |
2.H教师的入职动机与职业发展规划 | 第34-35页 |
3.H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 | 第35-36页 |
(二)H教师与教材 | 第36-37页 |
1.H教师对教材的态度 | 第36页 |
2.H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 第36-37页 |
3.H教师对教材的自我反思 | 第37页 |
(三)H教师与学生 | 第37-48页 |
1.H教师的学生观 | 第37-39页 |
2.H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 第39-43页 |
3.H教师的班级管理 | 第43-46页 |
4.学生眼中的H教师 | 第46-48页 |
(四)H教师与同事 | 第48-50页 |
1.H教师与学校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 第48-50页 |
2.H教师与学校同事之间的合作 | 第50页 |
3.H教师从学校同事中获得的帮助 | 第50页 |
(五)H教师与学校 | 第50-51页 |
1.H教师对学校环境与氛围的评价 | 第50-51页 |
2.H教师对学校领导方式的评价 | 第51页 |
3.H教师对学校所给的福利待遇的评价 | 第51页 |
4.H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评价 | 第51页 |
(六)H教师与社会群体 | 第51-54页 |
1.国家政策导向对小学初任教师的影响 | 第51-52页 |
2.社会群体对教师的定位 | 第52页 |
3.H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 第52-54页 |
4.家长及非同行亲友对H教师的评价 | 第54页 |
(七)H教师的阶段性自评 | 第54-57页 |
1.H教师的成长态势 | 第54页 |
2.H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 第54-55页 |
3.H教师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 | 第55-57页 |
四、小学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57-64页 |
(一)自我提高策略 | 第57-59页 |
1.认识自我,规划小学初任教师职业发展之路 | 第57页 |
2.自主学习,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 第57-58页 |
3.自我反思,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省力 | 第58-59页 |
4.自我要求,提高小学初任教师的品德修养能力 | 第59页 |
(二)学校支持策略 | 第59-62页 |
1.师徒结对共同成长 | 第59-60页 |
2.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 第60页 |
3.做好小学初任教师的培训工作 | 第60-61页 |
4.量力安排学生工作、实施“专科专教”制度 | 第61页 |
5.同伴互助,构建良好的小学初任教师合作群体 | 第61-62页 |
6.教育科研促进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 第62页 |
(三)社会群体积极影响策略 | 第62-64页 |
1.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为小学初任教师的发展提供社会支持 | 第62-63页 |
2.提高小学初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