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新建工程下穿高铁大桥安全影响评估及处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工程概况 | 第14-27页 |
2.1 项目背景 | 第14-15页 |
2.2 济祁高速二期新建工程概况 | 第15-18页 |
2.2.1 道路及场地情况 | 第15页 |
2.2.2 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 第15-16页 |
2.2.3 济祁高速下穿郑徐高铁段现状 | 第16页 |
2.2.4 施工图设计方案 | 第16-18页 |
2.3 郑徐客运专线概况 | 第18-24页 |
2.3.1 线路概况 | 第18-19页 |
2.3.2 主要技术标准 | 第19页 |
2.3.3 郑徐高铁特大桥基本概况 | 第19-23页 |
2.3.4 郑徐高铁特大桥现状 | 第23-24页 |
2.4 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相互影响 | 第24-27页 |
2.4.1 高铁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 第24页 |
2.4.2 高速公路对高铁的影响 | 第24-27页 |
3 安全影响评估分析 | 第27-42页 |
3.1 安全影响评估意义与依据 | 第27-28页 |
3.1.1 安全影响评估意义 | 第27页 |
3.1.2 规范、规程 | 第27-28页 |
3.1.3 条例、条文 | 第28页 |
3.2 危险源的确定 | 第28-31页 |
3.2.1 重大危险源常用的辩识方法 | 第28-30页 |
3.2.2 涉铁工程常见重大危险源 | 第30-31页 |
3.3 安全影响评估方法与标准 | 第31-34页 |
3.3.1 安全影响评估方法 | 第31页 |
3.3.2 安全影响评估定量分析 | 第31-32页 |
3.3.3 安全影响评估标准 | 第32-34页 |
3.4 安全影响评估分析 | 第34-40页 |
3.4.1 桥墩尺寸及基础布置形式 | 第34-35页 |
3.4.2 特殊地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基础影响 | 第36-37页 |
3.4.4 基础承载力分析计算 | 第37页 |
3.4.5 基础沉降分析计算 | 第37-38页 |
3.4.6 桥墩防撞分析 | 第38-40页 |
3.5 小结 | 第40-42页 |
4 安全防护处置技术 | 第42-48页 |
4.1 桥墩防护结构防撞 | 第43-45页 |
4.1.1 公路路侧安全净区 | 第43-44页 |
4.1.2 高速公路防撞墙 | 第44-45页 |
4.2 交通安全设计 | 第45-46页 |
4.3 排水设计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5 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48-72页 |
5.1 监测方案 | 第48-56页 |
5.1.1 监测内容和目的 | 第48页 |
5.1.2 监测依据 | 第48-49页 |
5.1.3 监测方案制定原则 | 第49-50页 |
5.1.4 监测方法 | 第50-52页 |
5.1.5 监测仪器 | 第52-53页 |
5.1.6 监测步骤 | 第53-55页 |
5.1.7 监测频率预警值 | 第55-56页 |
5.2 监测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56-71页 |
5.2.1 监测数据 | 第56-66页 |
5.2.2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5.3 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