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与特色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工具 | 第16-24页 |
2.1 银行综合经营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1 综合经营内涵 | 第16页 |
2.1.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3 发展路径 | 第18-19页 |
2.2 核心能力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内涵 | 第19页 |
2.2.2 特征 | 第19-20页 |
2.2.3 作用 | 第20页 |
2.2.4 构成 | 第20-21页 |
2.3 相关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2.3.1 PEST分析 | 第21-22页 |
2.3.2 SWOT分析 | 第22-23页 |
2.3.3 五力模型 | 第23-24页 |
3 国外银行综合经营成功经验及模式借鉴 | 第24-31页 |
3.1 美国—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 第25-26页 |
3.2 英国--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 第26-27页 |
3.3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 | 第27-29页 |
3.4 总结和借鉴 | 第29-31页 |
4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环境分析 | 第31-47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1-35页 |
4.1.1 政治环境 | 第31-32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2-33页 |
4.1.3 社会环境 | 第33-34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4-35页 |
4.2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竞争环境分析 | 第35-42页 |
4.2.1 潜在进入者威胁 | 第35-36页 |
4.2.2 替代品增加 | 第36-39页 |
4.2.3 银行间竞争 | 第39-40页 |
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40-41页 |
4.2.5 顾客议价能力 | 第41-42页 |
4.3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的自身环境分析(SWOT) | 第42-47页 |
4.3.1 优势 | 第42-44页 |
4.3.2 劣势 | 第44页 |
4.3.3 机会 | 第44-46页 |
4.3.4 挑战 | 第46-47页 |
5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战略制定 | 第47-58页 |
5.1 综合经营总体战略 | 第47-51页 |
5.1.1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 第47-49页 |
5.1.2 发展模式选择 | 第49-50页 |
5.1.3 核心能力分析和综合业务组合 | 第50-51页 |
5.2 综合经营业务战略 | 第51-58页 |
5.2.1 资产业务 | 第51-53页 |
5.2.2 负债业务 | 第53-55页 |
5.2.3 中间业务 | 第55-58页 |
6 平安银行综合经营战略实施措施 | 第58-67页 |
6.1 优化渠道整合 | 第58-60页 |
6.1.1 交叉销售、公私联动 | 第58-59页 |
6.1.2 产品合作、客户迁徙 | 第59页 |
6.1.3 合作获客、相互引流 | 第59-60页 |
6.2 完善风险管理 | 第60-63页 |
6.2.1 完善风控管理 | 第60-61页 |
6.2.2 实施风险预警 | 第61-63页 |
6.3 优化人才队伍 | 第63页 |
6.4 突出职能部门 | 第63-64页 |
6.5 强化核心能力 | 第64-66页 |
6.5.1 整合业务和产品 | 第64页 |
6.5.2 迁徙集团优质客户 | 第64-65页 |
6.5.3 发挥强势品牌影响 | 第65-66页 |
6.6 打造智能化银行 | 第66-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