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设计现状分析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2.3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2 情感化设计理论 | 第20-30页 |
2.1 情感的概述 | 第20-24页 |
2.1.1 情感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2.1.2 情感产生的生理-心理机制 | 第20-21页 |
2.1.3 情感的多维度理论 | 第21-23页 |
2.1.4 情感的功能要素及特点 | 第23-24页 |
2.2 情感化设计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诺曼情感设计理论 | 第25-27页 |
2.2.3 感性工学理论 | 第27页 |
2.3 情感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 第27-29页 |
2.3.1 直观型情感 | 第27-28页 |
2.3.2 抽象型情感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情感化设计分析 | 第30-42页 |
3.1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概述 | 第30-31页 |
3.1.1 导视系统的概念 | 第30页 |
3.1.2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概述及层级划分 | 第30-31页 |
3.2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情感体验 | 第31-33页 |
3.2.1 感官层面 | 第31-32页 |
3.2.2 效能层面 | 第32页 |
3.2.3 理解层面 | 第32-33页 |
3.3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情感化设计要素的表现分析 | 第33-40页 |
3.3.1 图形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3-35页 |
3.3.2 色彩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5-36页 |
3.3.3 文字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6-37页 |
3.3.4 听觉感知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7页 |
3.3.5 嗅觉感知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7-38页 |
3.3.6 触觉感知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8-39页 |
3.3.7 互动体验要素的情感化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情感化设计方法 | 第42-52页 |
4.1 研究流程 | 第42页 |
4.2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用户研究 | 第42-45页 |
4.2.1 儿童患者 | 第42-44页 |
4.2.2 患者家长 | 第44页 |
4.2.3 医护人员 | 第44-45页 |
4.3 建立用户情感需求模型 | 第45-46页 |
4.4 提出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情感化设计方法 | 第46-50页 |
4.4.1 导视信息图形化及趣味化 | 第46-47页 |
4.4.2 拓展视觉空间维度 | 第47-48页 |
4.4.3 融合多元感官体验并发挥通感的补偿性 | 第48页 |
4.4.4 情境代入设计法—激发情感共鸣 | 第48-49页 |
4.4.5 借助互动媒介增强导视系统的可参与性和体验性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情感化设计实践 | 第52-74页 |
5.1 设计案例——西安市儿童医院导视系统设计 | 第52页 |
5.2 设计调研 | 第52-61页 |
5.2.1 实地调研 | 第52-56页 |
5.2.2 用户调研 | 第56-61页 |
5.3 设计定位 | 第61-62页 |
5.4 设计展开 | 第62-71页 |
5.4.1 导视图形设计 | 第62-64页 |
5.4.2 导视色彩选择 | 第64-65页 |
5.4.3 医院入口导视设计 | 第65页 |
5.4.4 医院楼层通道墙面导视设计 | 第65-69页 |
5.4.5 医院楼层楼道顶面导视设计 | 第69-70页 |
5.4.6 医务科室单元导视设计 | 第70页 |
5.4.7 地面分流导视设计 | 第70-71页 |
5.4.8 儿童医院交互形象墙设计 | 第71页 |
5.5 设计评估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论文研究工作与成果 | 第74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4-75页 |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