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品牌发展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品牌相关理论与“苏绣”品牌的历史沿革 | 第16-24页 |
一、品牌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一)品牌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品牌的内涵 | 第17-19页 |
二、“苏绣”品牌的历史变迁 | 第19-24页 |
(一)苏绣的起源 | 第19-20页 |
(二)苏绣的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三)“苏绣”品牌概述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苏绣”品牌发展SWOT分析 | 第24-37页 |
一、“苏绣”品牌发展优势分析 | 第24-26页 |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 | 第24-25页 |
(二)做工精美的高价值艺术收藏品 | 第25-26页 |
二、“苏绣”品牌发展劣势分析 | 第26-31页 |
(一)题材陈旧单一 | 第26-28页 |
(二)人才资源缺乏 | 第28-30页 |
(三)产业规模小而散 | 第30页 |
(四)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五)高价格导致市场狭窄 | 第31页 |
三、“苏绣”品牌发展机会分析 | 第31-34页 |
(一)产业规模逐步增长 | 第31-32页 |
(二)产业平台日益完善 | 第32-33页 |
(三)国际交流稳步推进 | 第33-34页 |
四、“苏绣”品牌发展威胁分析 | 第34-37页 |
(一)外来绣品的冲击 | 第34-35页 |
(二)产业链逐步分散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苏绣”品牌化发展路径 | 第37-50页 |
一、完善品牌定位,实施多品牌策略 | 第37-40页 |
(一)品牌形象的维护 | 第37-38页 |
(二)高端与大众品牌双线发展 | 第38-39页 |
(三)积极推出“子品牌” | 第39-40页 |
二、以文化创意打造品牌新形象 | 第40-43页 |
(一)题材创新 | 第41-42页 |
(二)技法创新 | 第42页 |
(三)材料创新 | 第42-43页 |
三、多渠道传播,提升品牌知名度 | 第43-47页 |
(一)媒体推广 | 第43-44页 |
(二)参与交流、展览 | 第44-45页 |
(三)拓宽销售渠道 | 第45-46页 |
(四)应用互联网技术 | 第46页 |
(五)借助“一带一路”政策 | 第46-47页 |
四、政策资金扶持与人才培养推动“苏绣”品牌化发展 | 第47-50页 |
(一)政策与资金的扶持 | 第47-48页 |
(二)从娃娃抓起,开办苏绣兴趣班 | 第48页 |
(三)从学校入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第48-49页 |
(四)提高待遇,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附录 1:田野调查及访谈汇总表 | 第54-55页 |
附录 2:访谈记录(部分) | 第55-59页 |
附录 3:笔者田野调查时拍摄的照片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