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前程序的刑事和解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审前刑事和解案例及其透视的问题 | 第9-13页 |
(一)侯国雄等故意杀人案及其透视的问题 | 第9-11页 |
1.侯国雄等故意杀人案案情 | 第9-10页 |
2.侯国雄等故意杀人案透视的问题 | 第10-11页 |
(二)张某故意伤害儿媳案及其透视的问题 | 第11页 |
1.张某故意伤害儿媳案案情 | 第11页 |
2.张某故意伤害儿媳案透视的问题 | 第11页 |
(三)审前刑事和解在实践中可接受性不强 | 第11-13页 |
二、审前刑事和解实践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13-18页 |
(一)欠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13-15页 |
1.审前刑事和解欠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13-14页 |
2.媒体对司法的不良干预 | 第14-15页 |
(二)司法队伍办案能力偏低 | 第15-16页 |
1.司法队伍人员不足,设备落后 | 第15页 |
2.办案人员能力不足 | 第15-16页 |
(三)社会公众对审前刑事和解的认同度不足 | 第16-17页 |
(四)腐败令人民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 第17-18页 |
三、解决实践中审前刑事和解问题的构想 | 第18-25页 |
(一)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督体制 | 第19-21页 |
1.健全审前刑事和解的监督机制 | 第19-20页 |
2.加强对媒体的管控 | 第20-21页 |
(二)加强司法队伍办案能力 | 第21-22页 |
1.加大资金支持,扩充司法队伍,更新司法设备 | 第21页 |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司法人员办事能力 | 第21-22页 |
(三)增加社会公众对审前刑事和解价值理念的理解 | 第22页 |
(四)加强对司法正能量的传播 | 第22-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