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邱兴华案及引发的思考 | 第11-14页 |
(一)邱兴华杀人案分析 | 第11-12页 |
1.案情简介 | 第11页 |
2.被害人获得赔偿分析 | 第11-12页 |
(二)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思考 | 第12-14页 |
1.被害人得不到赔偿的危害 | 第12页 |
2.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来源 | 第12-14页 |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概述 | 第14-17页 |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概念 | 第14页 |
2.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7页 |
三、构建刑事被害补偿程序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7-20页 |
(一)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二)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 | 第18-20页 |
四、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 第20-29页 |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管理机构及管辖 | 第20-23页 |
1.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管理机构 | 第20-22页 |
2.刑事被害补偿案件的管辖 | 第22-23页 |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程序流程 | 第23-27页 |
1.告知权利和启动方式 | 第23-24页 |
2.申请人和申请材料 | 第24页 |
3.申请时间和时效期间 | 第24-25页 |
4.审查主体和审查方式 | 第25-26页 |
5.补偿申请的决定及其救济 | 第26-27页 |
(三)提前补偿、国家追偿和补偿金返还 | 第27-29页 |
1.提前补偿 | 第27页 |
2.支付方式 | 第27-28页 |
3.国家追偿与补偿金返还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