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鲁北地区的黄河河患与社会应对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第一章 灾情概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黄河改道与河道整治 | 第14-24页 |
第一节 黄河改道对鲁北地区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二节 黄河治理工程 | 第19-21页 |
一、修民埝,以束水攻沙 | 第19-20页 |
二、疏通河道 | 第20-21页 |
三、 开通支河分减河水 | 第21页 |
第三节 黄河不治的根本原因 | 第21-24页 |
一、治河政策摇摆不定 | 第21-22页 |
二、政府投入资金太少 | 第22页 |
三、 没有统筹的治河方案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荒政措施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清末时期 | 第24-27页 |
一、蠲免、缓征 | 第24-25页 |
二、工赈 | 第25页 |
三、谷赈 | 第25页 |
四、粥赈 | 第25-26页 |
五、民间赈济 | 第26页 |
六、迁移灾民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27页 |
一、工赈 | 第27页 |
二、急赈 | 第27页 |
三、贷款贷粮 | 第2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黄河河患与闯关东 | 第29-33页 |
第一节 闯关东的成因 | 第30-31页 |
一、自然原因 | 第30页 |
二、人地矛盾 | 第30页 |
三、 东北地区的环境较为适宜生存 | 第30-31页 |
四、山东与东北的密切联系 | 第31页 |
第二节 闯关东的历史意义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