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 关于心态史学的研究 | 第8-10页 |
2. 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四) 基本理论和概念 | 第12-16页 |
1. 心态 | 第12-13页 |
2. 心态史学 | 第13-16页 |
一、甲午战后的晚清国民心态 | 第16-38页 |
(一) 国民的共同心态 | 第16-28页 |
1. 战败后的悲痛心态 | 第16-20页 |
2. 战败后的失望心态 | 第20-25页 |
3. 战败后的民族危机意识 | 第25-28页 |
(二) 各阶层的不同心态 | 第28-38页 |
1. 封建统治阶层害怕失去政权的恐惧心态 | 第29-30页 |
2. 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和部分官僚由“仇日”向“师日”心态的转变 | 第30-34页 |
3. 台湾民众的多重心态 | 第34-38页 |
二、甲午战后晚清国民心态嬗变的原因分析 | 第38-46页 |
(一) 民族的传统与精神 | 第38-40页 |
(二) 晚清政府的衰微与腐败 | 第40-43页 |
(三) 甲午战败的耻辱 | 第43-44页 |
(四) 外来思想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三、甲午战后晚清国民心态的转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46-59页 |
(一) 政治方面 | 第46-50页 |
(二) 经济方面 | 第50-56页 |
1. 从“重农抑商”到“发展实业”的转变 | 第50-53页 |
2. 甲午战后晚清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 | 第53-56页 |
(三) 思想方面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