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1.1 目的第7页
        1.1.2 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1.2.2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第12页
        1.3.3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现状第14-21页
    2.1 金融统计数据报送模式第15-18页
        2.1.1 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第16页
        2.1.2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第16-17页
        2.1.3 各级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工作职责第17-18页
    2.2 地市级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报表介绍第18-19页
    2.3 衡量基层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标准第19-20页
    2.4 金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第20-21页
3 基层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1-36页
    3.1 数据缺乏准确性第21-27页
        3.1.1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不同第21-23页
        3.1.2 金融统计检查反映出的统计数据差错情况第23-25页
        3.1.3 统计数据与真实情况反映脱节第25-27页
    3.2 数据缺乏全面性第27-31页
        3.2.1 混业经营加快但仍沿用分市场的统计方法第27-28页
        3.2.2 侧重存量数据的反映但轻视与交易相关的资金流量和流向统计第28-29页
        3.2.3 关注共性指标数据但忽略地方特色专项统计数据第29-30页
        3.2.4 统计对象中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做不到全覆盖第30-31页
    3.3 数据报送工作效率不高第31-35页
        3.3.1 部分统计指标仍需统计人员进行手工加总填报第32-34页
        3.3.2 各部门多头布置报表任务造成统计工作重复劳动第34页
        3.3.3 数据的查询和发布环节挤占了统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影响基层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原因第36-46页
    4.1 技术方面第36-43页
        4.1.1 统计报表的设计第37-40页
        4.1.2 统计指标的设计第40-41页
        4.1.3 数据属性的维护第41-43页
    4.2 管理方面第43-46页
        4.2.1 未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第43页
        4.2.2 缺乏对地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第43-44页
        4.2.3 数据的保密度和透明度把握失衡第44-45页
        4.2.4 金融统计监管权限不明确第45-46页
5 提高基层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对策探讨第46-52页
    5.1 全新的基础数据采集模式设计第47-49页
        5.1.1 数据采集的范围第47-48页
        5.1.2 数据采集的对象第48页
        5.1.3 数据采集的具体内容第48-49页
        5.1.4 数据采集与金融统计数据报送的衔接第49页
    5.2 数据报送工作改进对金融统计数据报送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第49-52页
        5.2.1 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质量第50-51页
        5.2.2 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效率第51-52页
6 结论第52-55页
    6.1 主要结论第52-53页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9页
    附录Ⅰ 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项目月报表(贷款部分)第57-59页
    附录Ⅱ 银监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资产部分)第59-61页
    附录Ⅲ 银行A业务状况表(节选)第61-63页
    附录Ⅳ 银行B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节选)第63-66页
    附录Ⅴ 辖区金融统计工作现状调查问卷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sscher损失函数和最大熵方法的的递推信度模型
下一篇:企业生命周期、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信息技术上市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