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目标 | 第11-12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移民扶贫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移民及扶贫开发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移民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贫困的涵义 | 第16-17页 |
2.1.3 扶贫开发的概念 | 第17页 |
2.2 扶贫开发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 | 第18页 |
2.2.2 中国共产党人的扶贫开发思想 | 第18-19页 |
2.2.3 国外的反贫困理论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酒泉市移民扶贫开发的现状 | 第22-33页 |
3.1 酒泉市移民的构成 | 第22-23页 |
3.1.1 “两西”计划移民 | 第22页 |
3.1.2 疏勒河项目移民 | 第22-23页 |
3.1.3 非计划移民 | 第23页 |
3.1.4 九甸峡水电工程移民 | 第23页 |
3.2 酒泉市移民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 第23-27页 |
3.2.1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23-24页 |
3.2.2 着力培育发展增收产业 | 第24-25页 |
3.2.3 着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第25页 |
3.2.4 着力保障移民各项权益 | 第25-26页 |
3.2.5 着力健全联动开发机制 | 第26-27页 |
3.3 酒泉市移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3.1 生态环境脆弱 | 第28页 |
3.3.2 基础设施滞后 | 第28-29页 |
3.3.3 社会矛盾突出 | 第29-30页 |
3.3.4 发展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酒泉市移民扶贫开发问题的成因 | 第33-40页 |
4.1 扶贫开发理念滞后 | 第33-35页 |
4.1.1 缺乏精准理念 | 第33-34页 |
4.1.2 缺乏整体理念 | 第34页 |
4.1.3 缺乏可持续理念 | 第34-35页 |
4.2 扶贫开发制度不健全 | 第35-36页 |
4.2.1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35页 |
4.2.2 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5页 |
4.2.3 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4.2.4 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4.3 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4.3.1 移民区建设初期设施标准低 | 第36-37页 |
4.3.2 移民区后期扶贫开发投入少 | 第37页 |
4.4 扶贫与扶智融合不紧密 | 第37-38页 |
4.4.1 对扶智重要性的认识把握不足 | 第37-38页 |
4.4.2 对扶智举措性的研究落实不力 | 第38页 |
4.5 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4.5.1 精准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8页 |
4.5.2 激励惩戒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4.5.3 监督评议机制不完善 | 第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解决酒泉市移民扶贫开发问题的对策 | 第40-49页 |
5.1 更新扶贫开发观念 | 第40-41页 |
5.1.1 树立精准扶贫的思想 | 第40页 |
5.1.2 树立科学扶贫的思想 | 第40-41页 |
5.1.3 树立内源扶贫的思想 | 第41页 |
5.2 健全扶贫开发体制 | 第41-44页 |
5.2.1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 第41-42页 |
5.2.2 改进贫困县乡考核机制 | 第42页 |
5.2.3 改革扶贫项目管理机制 | 第42页 |
5.2.4 完善金融服务机制 | 第42-43页 |
5.2.5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 第43页 |
5.2.6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 | 第43-44页 |
5.3 加大公共服务保障 | 第44-45页 |
5.3.1 逐年加大投入力度 | 第44页 |
5.3.2 逐村延伸服务范围 | 第44-45页 |
5.3.3 逐步提升社保水平 | 第45页 |
5.4 扶贫扶智有机结合 | 第45-46页 |
5.4.1 多层次、广覆盖培训 | 第45页 |
5.4.2 针对性、实效性培养 | 第45-46页 |
5.4.3 稳定性、高层次就业 | 第46页 |
5.5 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5.5.1 完善扶贫开发民主监督相关法规 | 第46页 |
5.5.2 建立层级考评结合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 第46-47页 |
5.5.3 健全扶贫开发民主监督机制 | 第47页 |
5.5.4 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使用 | 第4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