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论文--其他海产动物养殖论文

海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刺参的生物学特征第11-12页
        1.1.1 刺参种类和分布第11页
        1.1.2 刺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2 刺参摄食和消化生理第12-14页
        1.2.1 刺参的摄食第12页
        1.2.2 刺参的消化生理第12-14页
            1.2.2.1 刺参的消化酶第12-13页
            1.2.2.2 刺参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第13页
            1.2.2.3 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第13页
            1.2.2.4 刺参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第13-14页
    1.3 刺参的免疫防御系统第14-15页
        1.3.1 体壁组织抗菌活性第14页
        1.3.2 体腔细胞免疫第14页
        1.3.3 体液免疫第14-15页
    1.4 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现状第15-16页
        1.4.1 刺参人工养殖发展与现状第15页
        1.4.2 刺参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5 刺参饵料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5.1 刺参饵料发展历程第16-17页
            1.5.1.1 国外第16页
            1.5.1.2 国内第16-17页
        1.5.2 不同阶段刺参对饵料的营养需求第17-18页
            1.5.2.1 幼体阶段第17页
            1.5.2.2 稚参阶段第17页
            1.5.2.3 幼参阶段第17页
            1.5.2.4 成参阶段第17-18页
        1.5.3 发酵饲料的研究第18-20页
            1.5.3.1 影响发酵的主要条件第18-19页
            1.5.3.2 固态发酵的优劣势第19页
            1.5.3.3 发酵常用益生菌种类第19-20页
            1.5.3.4 发酵饵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20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海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发酵饵料的制备第22-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材料第22-23页
            2.1.1.1 菌种来源第22页
            2.1.1.2 培养基第22-23页
            2.1.1.3 仪器和设备第23页
        2.1.2 海藻酸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第23-24页
            2.1.2.1 菌株的分离及鉴定第23-24页
            2.1.2.2 安全性试验第24页
            2.1.2.3 菌种鉴定第24页
        2.1.3 发酵饵料的制备第24页
            2.1.3.1 饵料配方组成第24页
            2.1.3.2 发酵条件第24页
        2.1.4 发酵饵料的品质评价第24-25页
            2.1.4.1 感官评价第24-25页
            2.1.4.2 理化指标测定第25页
        2.1.5 数据统计分析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2.1 菌种的分离鉴定第25-26页
            2.2.1.1 菌株筛选第25页
            2.2.1.2 安全性试验第25-26页
            2.2.1.3 16S rDNA分析结果第26页
        2.2.2 发酵饵料品质评价第26-28页
            2.2.2.1 感官评价第26-27页
            2.2.2.2 理化指标评价第27-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发酵饵料对刺参生长性能及刺参体壁成分的影响第31-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实验设计与饲养管理第31页
        3.1.3 生长性能测定第31-32页
        3.1.4 样品体壁成分测定第32-33页
        3.1.5 数据统计分析第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3.2.1 不同饵料对刺参生长的影响第33页
        3.2.2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第33-36页
    3.3 讨论第36-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发酵饵料对刺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第38-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6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4.1.1.1 药品第38页
            4.1.1.2 主要设备第38-39页
        4.1.2 实验设计与管理第39页
        4.1.3 肠道消化酶活力测定第39-44页
            4.1.3.1 主要试剂配制第39-41页
            4.1.3.2 粗酶液制备第41页
            4.1.3.3 淀粉酶活力测定第41-42页
            4.1.3.4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第42页
            4.1.3.5 海藻酸酶活力测定第42-43页
            4.1.3.6 蛋白酶活力测定第43页
            4.1.3.7 脂肪酶活力测定第43-44页
            4.1.3.8 蛋白浓度测定第44页
        4.1.4 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测定第44-45页
            4.1.4.1 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第44-45页
            4.1.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45页
            4.1.4.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第45页
            4.1.4.4 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第45页
            4.1.4.5 溶菌酶(LSZ)活性第45页
        4.1.5 数据统计分析第45-4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4.2.1 不同饵料对刺参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第46页
        4.2.2 不同饵料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第46-50页
            4.2.2.1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ACP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4.2.2.2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AKP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4.2.2.3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SOD活性的影响第48页
            4.2.2.4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T-NOS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4.2.2.5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CAT活性的影响第49页
            4.2.2.6 不同饵料对刺参体腔液LSZ活性的影响第49-50页
    4.3 讨论第50-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参自溶过程中体壁胶原组织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蜂拥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