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基本情况 | 第11-12页 |
1.1.2 高速公路收费模式 | 第12页 |
1.1.3 计重收费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1.2 计重收费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计重收费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计重收费的研究现状与实施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计重收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5.2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及影响因素 | 第20-31页 |
2.1 计重收费系统简介 | 第20页 |
2.2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 第20-24页 |
2.2.1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2.2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仪器介绍 | 第22-23页 |
2.2.3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23-24页 |
2.3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4 汽车动态特性对称重误差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1 汽车整体运动分析 | 第26-27页 |
2.4.2 汽车轴荷分析 | 第27-29页 |
2.4.3 汽车振动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减速带对汽车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31-45页 |
3.1 道路减速带的控制车速原理 | 第31-32页 |
3.2 减速带特性分析 | 第32-36页 |
3.2.1 减速带分类 | 第32-34页 |
3.2.2 理想减速带设计 | 第34-35页 |
3.2.3 减速带模型 | 第35-36页 |
3.3 车辆通过减速带的振动过程分析 | 第36-44页 |
3.3.1 轮胎对减速带的撞击过程 | 第37-38页 |
3.3.2 车辆在减速带上的振动过程 | 第38-43页 |
3.3.3 车辆落地过程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 Matlab 的车辆动态特性的建模及仿真 | 第45-70页 |
4.1 Matlab 简介 | 第45页 |
4.2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确定 | 第45-49页 |
4.2.1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4.2.2 整车参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4.2.3 悬架系统参数确定 | 第48-49页 |
4.3 减速带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确定 | 第49-51页 |
4.4 车辆通过减速带引起的振动仿真结果 | 第51-68页 |
4.4.1 以 0.5m/s 的车速通过减速带 | 第51-55页 |
4.4.2 以 1.0m/s 的车速通过减速带 | 第55-60页 |
4.4.3 以 1.5m/s 的车速通过减速带 | 第60-64页 |
4.4.4 以 1.945m/s 的车速通过减速带 | 第64-68页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三轴载货汽车通过减速带的台架试验研究 | 第70-90页 |
5.1 商用车辆运行安全试验平台简介 | 第70-71页 |
5.2 试验过程 | 第71-77页 |
5.2.1 试验仪器 | 第71-72页 |
5.2.2 试验准备 | 第72-76页 |
5.2.3 试验步骤 | 第76-77页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89页 |
5.3.1 试验结果 | 第77-88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8页 |
5.3.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总结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及专利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