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选题的重点、难点 | 第14-15页 |
(一) 本文的重点 | 第14-15页 |
(二) 难点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定量分析法 | 第15页 |
(二) 综合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南苏丹农业发展的条件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自然条件 | 第16-19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二、气候及降雨 | 第17-18页 |
三、土地资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9-24页 |
一、严重依赖石油出口 | 第19-20页 |
二、农业生产落后 | 第20-21页 |
三、教育水平低 | 第21页 |
四、基础设施薄弱 | 第21-23页 |
五、安全问题突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南苏丹农业发展概况 | 第24-47页 |
第一节 南苏丹农业发展的历史概况 | 第24-28页 |
一、十九世纪初期之前 | 第24页 |
二、埃及统治时期(1821-1899) | 第24页 |
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99-1955) | 第24-25页 |
四、苏丹独立至南苏丹独立时期(1955-2011)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南苏丹农业发展现状 | 第28-47页 |
一、目前农业在南苏丹经济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二、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 | 第30-38页 |
三、农业生态区 | 第38-39页 |
四、农业生产 | 第39-47页 |
第三章 南苏丹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选择及对策建议 | 第47-58页 |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主要挑战 | 第47-50页 |
一、农业生产方面 | 第48-49页 |
二、农业基础设施和政策方面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南苏丹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50-55页 |
一、农业种植面积扩大战略 | 第50-51页 |
二、提高农业产量战略 | 第51-53页 |
三、农业国际合作战略 | 第53-55页 |
第三节 目前南苏丹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一、法律和政策 | 第55页 |
二、财政投入和吸引投资 | 第55-56页 |
三、粮农组织的努力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南苏丹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 第58-67页 |
第一节 南苏丹与中国的农业合作情况 | 第58-61页 |
一、南苏丹与中国农业合作的潜力 | 第58-59页 |
二、中国与南苏丹农业合作现状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对中南农业合作发展的建议 | 第61-67页 |
一、南苏丹方面 | 第61-63页 |
二、中国方面 | 第63-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一、南苏丹拥有巨大而未经开发的农业潜力 | 第67页 |
二、南苏丹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 第67-68页 |
三、南苏丹与中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 第68-69页 |
附录一:中英文索引 | 第69-72页 |
附录二:南苏丹土地利用类型的18个类别 | 第72-73页 |
附录三:南苏丹各州的土地利用类型 | 第73-75页 |
附录四:南苏丹各州降雨 | 第75-78页 |
附录五:南苏丹2008—2012年传统部门的谷物收获面面积和净产量 | 第78-79页 |
附录六:主要农业商品和农产品的关税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