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设计 | 第20-32页 |
2.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 第20页 |
2.2 扰流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设计 | 第20-22页 |
2.2.1 板设计 | 第20-21页 |
2.2.2 扰流板上的开孔设计 | 第21页 |
2.2.3 流道形式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集热器工作原理 | 第22页 |
2.4 太阳辐射强度对空气集热器的作用 | 第22-25页 |
2.4.1 照射到斜面上的太阳辐射 | 第22-24页 |
2.4.2 集热器所吸收的太阳辐射 | 第24-25页 |
2.5 集热器各部分的热损失 | 第25-27页 |
2.5.1 集热器顶部热损失 | 第26页 |
2.5.2 集热器底部热损失 | 第26-27页 |
2.5.3 集热器侧面热损失 | 第27页 |
2.6 空气集热器的热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2.7 集热器效率 | 第28-30页 |
2.7.1 集热器实际获得的有效功率 | 第28页 |
2.7.2 玻璃盖板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 第28页 |
2.7.3 空气与吸热板之间的对流系数 | 第28-29页 |
2.7.4 空气集热器阻力 | 第29页 |
2.7.5 集热器效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扰流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试验研究 | 第32-40页 |
3.1 试验测试台 | 第32-33页 |
3.2 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原理 | 第33页 |
3.3 试验测试系统 | 第33-35页 |
3.3.1 相关测试装置 | 第33-35页 |
3.3.2 测点布置 | 第35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4.1 不同空气质量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集热器出、入口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37页 |
3.4.3 集热效率和太阳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37-38页 |
3.4.4 上、下流道对扰流板间的温度影响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数值建模及正交试验 | 第40-50页 |
4.1 Fluent软件概述 | 第40页 |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4.3 求解器及运行环境的设置 | 第43-45页 |
4.3.1 模型形式选择 | 第43-44页 |
4.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4-45页 |
4.4 模拟验证 | 第45页 |
4.5 正交试验 | 第45-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模拟结果优化分析 | 第50-60页 |
5.1 扰流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传统集热器的对比 | 第50-51页 |
5.2 扰流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云图分析 | 第51-55页 |
5.3 模拟优化参数 | 第55-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