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刑事法律调整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虚假诉讼的概念、表现及行为特征 | 第12-18页 |
一、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12-14页 |
(一) “虚假诉讼”关联概念描述 | 第12-13页 |
(二) 虚假诉讼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虚假诉讼行为的表现 | 第14-15页 |
三、虚假诉讼行为的特征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 | 第18-31页 |
一、德日国家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争议 | 第18-19页 |
(一) 否定说 | 第18-19页 |
(二) 肯定说 | 第19页 |
二、我国关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之争 | 第19-27页 |
(一) “无罪说”观点及评析 | 第20-21页 |
(二) “诈骗罪说”观点及评析 | 第21-23页 |
(三) “不同行为不同罪名说”观点及评析 | 第23-25页 |
(四) “立法扩大伪证罪适用范围说”观点及评析 | 第25页 |
(五) “敲诈勒索罪说”观点及评析 | 第25-26页 |
(六) “妨害司法罪说”观点及评析 | 第26-27页 |
三、虚假诉讼行为定性分析 | 第27-31页 |
(一) 从诈骗罪与虚假诉讼行为的外延分析 | 第27页 |
(二) 从虚假诉讼行为侵害的客体分析 | 第27-28页 |
(三) 从妨碍司法类犯罪的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四) 从虚假诉讼行为的主要行为特征分析 | 第29页 |
(五) 从国外立法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虚假诉讼的刑事法律调整 | 第31-35页 |
一、现阶段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法律调整 | 第31-32页 |
二、设立“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建议 | 第32-35页 |
(一)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 第32-33页 |
(二) 虚假诉讼罪法定刑的设定 | 第33-34页 |
(三) 虚假诉讼罪法条的设定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