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职务犯罪主体的实质解释--以受贿罪为切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职务犯罪”的主体范围与分类第10-12页
 (一) “职务犯罪”的主体范围第10-11页
 (二) “职务犯罪”的主体分类第11-12页
第二章 《刑法》的实质解释第12-15页
 (一) 实质解释和形式解释的冲突第12-13页
 (二) 《刑法》实质解释的必要第13-15页
第三章 实质解释背景下的受贿罪主体第15-38页
 (一) 针对受贿罪与相关主体域外立法概况第15-18页
  1、《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第15-16页
  2、德国受贿罪的立法第16页
  3、美国受贿罪的立法第16-17页
  4、日本受贿罪的立法第17-18页
  5、英国受贿罪的立法第18页
 (二) 现行《刑法》中的受贿罪自然人主体四类认定第18-24页
  1、认定“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第19-21页
  2、认定人民团体、国有公司、国有事业、国有企业单位里面从事公务的人员第21-23页
  3、认定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人员第23-24页
  4、认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人员第24页
 (三) 关于确认几种“特殊人员”做受贿罪主体第24-35页
  1、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问题第25-26页
  2、关于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的问题第26-28页
  3、国有“单位”的编辑、新闻记者、国有医院医生第28-29页
  4、关于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组成人员的问题第29-31页
  5、国家所有金融机构的那些工作人员第31-32页
  6、特定关系人第32-33页
  7、用非法手段取得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第33-35页
 (四) “职务犯罪”“单位”主体的认定第35-38页
  1、国家机构(“单位”) 的内设机构能否成为“职务犯罪”的“单位”主体第35-36页
  2、政府临时机构能够作为“职务犯罪”的“单位”主体第36-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诉讼的刑事法律调整
下一篇:行为理论视野下的原因自由行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