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布鲁氏菌病概述 | 第13-15页 |
1.1.1 病原学特征 | 第13-14页 |
1.1.2 布病的临床特点 | 第14-15页 |
1.1.3 布病的诊断标准 | 第15页 |
1.2 布病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1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第15页 |
1.2.2 对畜牧业的影响 | 第15页 |
1.2.3 对经济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 第16-17页 |
1.3.1 全球布病疫情 | 第16页 |
1.3.2 中国布病疫情 | 第16页 |
1.3.3 吉林省布病疫情 | 第16-17页 |
1.4 儿童布病 | 第17-18页 |
1.4.1 儿童布病疫情 | 第17-18页 |
1.4.2 儿童布病临床表现 | 第18页 |
1.4.3 儿童主要感染途径 | 第18页 |
1.5 布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第18-19页 |
1.6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2.2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2.3 诊断标准及相关指标定义 | 第20-21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21页 |
2.5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39页 |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第22页 |
3.2 布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第22-32页 |
3.2.1 布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 | 第22-23页 |
3.2.2 布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第23-27页 |
3.2.3 布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2页 |
3.2.4 布病相关知识知晓得分情况 | 第32页 |
3.3 布病相关行为习惯情况 | 第32-37页 |
3.3.1 布病相关接触方式情况 | 第32页 |
3.3.2 与羊接触方式的接触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3.3.3 防护情况 | 第35页 |
3.3.4 防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3.4 布病感染情况 | 第37-39页 |
3.4.1 临床症状 | 第37页 |
3.4.2 诊断情况 | 第37-38页 |
3.4.3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学生感染情况分析 | 第38页 |
3.4.4 布病相关知识合格率与感染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9-45页 |
4.1 布病知晓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4.2 布病相关行为习惯情况 | 第42-44页 |
4.2.1 布病相关行为习惯现状 | 第42-44页 |
4.2.2 布病相关行为习惯分析 | 第44页 |
4.3 布病感染情况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