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光电器件、光电管论文

InN与6H-SiC、GaAs、NiO的异质结界面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提要第8-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4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InN 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第13-19页
        1.2.1 InN 的晶体结构第13-16页
        1.2.2 InN 的光学特第16-19页
    1.3 表面电子积累层以及钝化第19-22页
    1.4 Burstein –Moss 位移以及 InN 能带带宽测量第22-24页
    1.5 p 型掺杂第24-26页
        1.5.1 p 型掺杂 InN 能带弯曲随着[Mg]的掺杂浓度变化而变化第24-26页
        1.5.2 p 型 InN 纳米线第26页
        1.5.3 InN p-i-n 结构二极管第26页
    1.6. InN 基异质结光电器件第26-28页
        1.6.1 异质结光电器件第26-28页
    1.7 InN 异质结器件的能带排列研究第28-29页
    1.8 气敏传感器第29-31页
        1.8.1 引言第29-30页
        1.8.2 InN 基传薄膜感器方面第30-31页
    1.9 InN 材料以及器件的研究现状第31-34页
第二章 InN 分子束外延设备及其表征手段第34-58页
    2.1 分子束外延的基本原理第34-37页
    2.2 真空维持系统第37页
    2.3 衬底加热系统第37-38页
    2.4 束源炉蒸发系统第38-39页
    2.5 等离子体射频源系统(Radio Frequency Plasma Source)第39-41页
    2.6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eflection 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RHEED))第41-45页
    2.7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第45-55页
        2.7.1. 引言第45页
        2.7.2 XPS 的基本物理过程第45-47页
        2.7.3 真空系统第47-48页
        2.7.4 样品的制备第48页
        2.7.5 双阳极 X 射线源第48-49页
        2.7.6 X-射线单色器第49-52页
        2.7.7 电荷补偿第52页
        2.7.8 半球扇形分析器第52-53页
        2.7.9 小面积 XPS第53-54页
        2.7.10 角分辨 XPS第54-55页
        2.7.11 XPS 的定性分析第55页
            2.7.11.1 非期望特征谱线第55页
    2.8 利用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价带补偿的必要性第55-58页
        2.8.1 半导体异质结的能带排列图第55-58页
第三章 InN 与 6H-SiC 的能带排列测定第58-66页
    3.1 前言第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3.3 结论和分析第59-65页
    3.4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GaAs(001)面上无催化生长高密度均一 InN 纳米柱及其原位 XPS 分析第66-80页
    4.1 前言第66-68页
    4.2 实验部分第68-69页
        4.2.1 实验的准备第68页
        4.2.2 生长条件第68-69页
        4.2.3 集成设备介绍第69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9-79页
        4.3.1 形貌和结构第69-71页
        4.3.2 XRD 图谱的分析第71-72页
        4.3.3 关于生长机制的讨论第72-75页
        4.3.4 对 InN 原位 XPS 谱的讨论第75-78页
        4.3.5 关于 PL 谱的讨论第78-79页
    4.4 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n-InN/p-NiO 异质结能带排列测定第80-90页
    5.1 前言第80-81页
    5.2 实验部分第81-82页
        5.2.1 样品的制备第81-82页
        5.2.2 所用仪器和测试条件第82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82-89页
        5.3.1 X 射线衍射分析第82-84页
        5.3.2 表面形貌分析第84-85页
        5.3.3 XPS 图谱的分析和价带补偿的计算第85-89页
    5.4 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通过轻微氮化在 n-InN (0001)面和 p-GaAs(001)面之间形成异质结第90-99页
    6.1 前言第90页
    6.2 实验部分第90-91页
        6.2.1 衬底处理第90页
        6.2.2 GaAs 衬底的氮化和 InN 的生长第90-91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91-99页
结论第99-101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4页
在投稿或撰写过程中的论文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四川泡菜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优化及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下一篇:Nisin、柠檬酸及双乙酸钠在鲜切生菜清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