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智能电网中双向通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工作 | 第18-19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智能电网中双向通信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第22-36页 |
2.1 智能电网概述 | 第22-24页 |
2.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 第22页 |
2.1.2 智能电网的性能特征 | 第22-24页 |
2.2 智能电网中的双向通信技术 | 第24-28页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24-26页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智能电网中的双向通信技术 | 第26-28页 |
2.3 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技术 | 第28-35页 |
2.3.1 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2.3.2 网络编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2.3.3 传统双向中继系统和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 | 第31-33页 |
2.3.4 传统双向中继系统与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36-48页 |
3.1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软件设计 | 第36-39页 |
3.1.1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模型 | 第36-37页 |
3.1.2 延迟增加值的计算 | 第37-39页 |
3.2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的软件仿真 | 第39-43页 |
3.2.1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的应用仿真 | 第39-41页 |
3.2.2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的性能仿真 | 第41-43页 |
3.3 基于延迟可控机制的网络编码的软件实现 | 第43-47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44页 |
3.3.2 工作流程 | 第44-46页 |
3.3.3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MVC模式的Web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8-62页 |
4.1 智能电网中双向通信系统的系统模型 | 第48-53页 |
4.1.1 总体架构 | 第48-49页 |
4.1.2 感知层 | 第49-50页 |
4.1.3 网络层 | 第50-51页 |
4.1.4 应用层 | 第51-53页 |
4.2 MVC设计模式 | 第53-55页 |
4.2.1 MVC设计模式的结构 | 第53-54页 |
4.2.2 MVC设计模式的优点 | 第54-55页 |
4.3 总体设计 | 第55-57页 |
4.3.1 整体架构设计 | 第55-56页 |
4.3.2 功能模块设计 | 第56页 |
4.3.3 数据处理流程 | 第56-57页 |
4.4 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7-59页 |
4.4.1 数据查询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7-58页 |
4.4.2 功能演示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8-59页 |
4.5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