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包封茶叶儿茶素及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缩写符号第8-13页
摘要第13-16页
Abstract第16-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46页
    1 茶多酚生理功能及其体内代谢研究进展第20-25页
        1.1 茶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第20-21页
        1.2 茶叶儿茶素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第21-22页
        1.3 茶叶儿茶素抗癌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2-23页
        1.4 儿茶素在人体肠道内的代谢与吸收第23-25页
            1.4.1 儿茶素的小肠代谢与吸收第23-24页
            1.4.2 儿茶素的大肠菌群发酵代谢与吸收第24-25页
    2 纳米化学预防第25-28页
        2.1 纳米化学预防第26页
        2.2 纳米化学预防对癌细胞分裂和凋亡的影响第26-27页
        2.3 纳米化学预防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第27页
        2.4 纳米化学预防的体内活性第27-28页
    3 食品纳米技术第28-34页
        3.1 食品功能因子输送载体基本作用原理第28-29页
        3.2 微胶团(micelles)第29-30页
        3.3 纳米乳液第30-31页
        3.4 生物高分子纳米颗粒第31-34页
            3.4.1 食品来源蛋白质纳米材料第32-33页
            3.4.2 食品来源多肽纳米管第33页
            3.4.3 多糖纳米材料第33-34页
    4 CS及其纳米颗粒促进药物肠道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第34-37页
        4.1 CS作为肠道促吸收助剂第34-35页
        4.2 CS纳米颗粒用作口服药物输送载体促进肠道吸收第35-37页
        4.3 CS纳米颗粒促进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第37页
    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6页
第二章 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快速分析方法研究第46-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1.1 材料第47-48页
            1.1.1 样品与试剂第47页
            1.1.2 主要仪器第47-48页
        1.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1.2.1 茶多酚的提取第48页
            1.2.2 儿茶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48页
            1.2.3 儿茶素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纯化第48-49页
            1.2.4 HPLC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第49页
    2 结果第49-56页
        2.1 ECG3’Me,EGCG3”Me,C,GC,CG和GCG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第49-52页
        2.2 HPLC法测定茶叶中主要物质第52-56页
        2.3 HPLC方法的表征第56页
    3 讨论第56-60页
    4 本章小结第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第三章 CS-TPP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在儿茶素控制释放中的应用研究第64-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1.1 材料第65-66页
            1.1.1 样品与试剂第65页
            1.1.2 主要仪器第65-66页
        1.2 方法第66-67页
            1.2.1 儿茶素—CS复合溶液的制备第66页
            1.2.2 CS-TPP纳米颗粒的制备第66页
            1.2.3 CS-TPP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第66页
            1.2.4 CS-TPP纳米颗粒表面形态观测第66页
            1.2.5 儿茶素HPLC测定方法第66页
            1.2.6 测定CS-TPP纳米颗粒对儿茶素的包封率第66-67页
            1.2.7 儿茶素体外释放情况第67页
            1.2.8 统计分析第67页
    2 结果第67-80页
        2.1 CS-TPP纳米颗粒的制备第67-73页
            2.1.1 CS分子量的影响第68-69页
            2.1.2 CS浓度的影响第69-70页
            2.1.3 CS-TPP质量比的影响第70页
            2.1.4 CS溶液的初始pH值的影响第70-73页
        2.2 CS-TPP纳米颗粒的表征第73-74页
        2.3 儿茶素的包封率和释放性能研究第74-79页
            2.3.1 CS与儿茶素之间相互作用时间的影响第74页
            2.3.2 CS分子量的影响第74页
            2.3.3 CS浓度的影响第74页
            2.3.4 CS-TPP的质量比的影响第74-75页
            2.3.5 CS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第75-76页
            2.3.6 儿茶素含量的影响第76-79页
        2.4 红外光谱第79-80页
    3 讨论第80-83页
        3.1 不同制备条件对CS-TPP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80-82页
        3.2 制备条件对儿茶素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第82-83页
    4 本章小结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四章 CS与CPP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机制的研究第86-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1.1 材料第87-88页
            1.1.1 样品与试剂第87页
            1.1.2 主要仪器第87-88页
        1.2 方法第88-90页
            1.2.1 水解制备CPP第88页
            1.2.2 液相与质谱联用鉴定CPP化学结构第88-89页
            1.2.3 浊度滴定第89页
            1.2.4 配制CS,CPP母液第89页
            1.2.5 制备CS-CPP纳米颗粒第89页
            1.2.6 动态光散射测定CS-CPP纳米颗粒粒径第89页
            1.2.7 表面电势测定第89-90页
            1.2.8 透射电镜观察CS-CPP纳米颗粒表面形态第90页
            1.2.9 荧光光谱第90页
    2 结果第90-99页
        2.1 制备CPP第90页
        2.2 多肽的化学结构鉴定第90-92页
        2.3 CS与CPP混合物浊度的滴定第92-94页
        2.4. CS-CPP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位的变化第94-97页
        2.5 CS-CPP纳米颗粒表面形态第97页
        2.6 荧光光谱法测定的吸附动力学第97-99页
    3 讨论第99-103页
    4 本章小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第五章 CS-CPP纳米颗粒包封EGCG的研究第108-12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1页
        1.1 材料第109-110页
            1.1.1 样品与试剂第109页
            1.1.2 主要仪器第109-110页
        1.2 方法第110-111页
            1.2.1 制备CS-CPP纳米粒子的一般程序第110页
            1.2.2 CS-CPP纳米颗粒的结构表征第110页
            1.2.3 QCMD测定EGCG和CPP之间的绑定第110-111页
            1.2.4 测定CS-CPP纳米颗粒中EGCG的包封率第111页
            1.2.5 EGCG体外释放情况第111页
    2 结果第111-120页
        2.1 CS-CPP纳米颗粒以及CS、CPP和EGCG之间相互作用的表征第111-116页
        2.2 不同制备条件对CS-CPP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116-119页
        2.3 CS-CPP纳米颗粒中EGCG的包封率与EGCG体外释放性能第119-120页
    3 讨论第120页
    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六章 包封EGCG的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性能研究第124-1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5-129页
        1.1 材料第125-126页
            1.1.1 样品与试剂第125-126页
            1.1.2 主要仪器第126页
        1.2 方法第126-129页
            1.2.1 CS-CPP或CS-TPP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测定第126-127页
            1.2.2 纳米颗粒细胞吸收实验第127页
            1.2.3 包封有EGCG的CS-CPP纳米颗粒的细胞抗氧化活性测定第127-128页
            1.2.4 EGCG跨Caco-2细胞单层细胞膜的运输第128-129页
            1.2.5 统计分析第129页
    2 结果第129-137页
        2.1 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第129-131页
        2.2 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吸收第131-133页
        2.3 包封有EGCG的CS-CPP纳米颗粒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第133-135页
        2.4 Caco-2单层细胞膜渗透性实验预测纳米包封后的EGCG的肠道渗透与吸收性质.第135-137页
    3 讨论第137-141页
    4 本章小结第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6页
全文结论第146-148页
主要创新点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中式香肠中生物胺产生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农学阴阳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