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5.2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2.1.1 PPP模式 | 第16-18页 |
2.1.2 全过程跟踪审计 | 第18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物有所值”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比较分析 | 第21-29页 |
3.1 PPP模式的特点 | 第21-23页 |
3.1.1 组织形式 | 第21页 |
3.1.2 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 第21-22页 |
3.1.3 资金来源 | 第22页 |
3.1.4 出资人的利益目标 | 第22-23页 |
3.1.5 其他方面 | 第23页 |
3.2 传统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3.2.1 政府的组织与管理 | 第23页 |
3.2.2 审计机构的组织与实施 | 第23-25页 |
3.3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差异 | 第25-29页 |
3.3.1 审计对象的性质 | 第26页 |
3.3.2 审计的管理与组织 | 第26-27页 |
3.3.3 审计依据 | 第27-28页 |
3.3.4 审计程序 | 第28页 |
3.3.5 审计的内容 | 第28-29页 |
第四章 PPP模式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及审计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内容 | 第29-40页 |
4.1 审计的风险 | 第29-35页 |
4.1.1 组织风险 | 第29-30页 |
4.1.2 项目合同违约风险 | 第30-32页 |
4.1.3 资金管理风险 | 第32-34页 |
4.1.4 完工风险 | 第34页 |
4.1.5 经营管理风险 | 第34-35页 |
4.2 审计控制的关键环节 | 第35-37页 |
4.2.1 项目公司的成立及组织架构方面 | 第35页 |
4.2.2 会计核算方面 | 第35页 |
4.2.3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方面 | 第35-36页 |
4.2.4 资金管理方面 | 第36页 |
4.2.5 工程价款结算 | 第36页 |
4.2.6 管理绩效方面 | 第36-37页 |
4.3 审计的主要内容 | 第37-40页 |
4.3.1 项目公司成立的背景、出资、融资、债务情况 | 第37-38页 |
4.3.2 会计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 第38页 |
4.3.3 PPP项目的确定方式及项目合同的权利与义务 | 第38-39页 |
4.3.4 资金管理及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 第39页 |
4.3.5 隐蔽工程、设计优化、设计变更、新增单价的审计 | 第39-40页 |
4.3.6 管理目标的执行情况 | 第40页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1-43页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